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出版物
美國經濟簡介

服務性經濟 A Service Economy

Hills of corn in Kansas
堪薩斯州的玉米田,足以提醒所有人:即使農業僅佔美國國內生產總額很小的一部份,仍然是美國經濟的重要一環。 (© AP Images/Sandra Milburn/The Hutchinson News)

私人企業提供的服務性產品、已佔2006年美國國內產品的67.8%,其中房地產、財務管理的服務如銀行、保險、投資等等;其他服務類型還包括批發、零售,運輸,醫療,法律、技術與管理等服務;教育、藝術、娛樂、休閒、飯店與其他住宿服務;餐廳、酒吧、餐飲等服務。

產品製造的產值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9.8%,製造如電腦、汽車、飛機、機器設備等生產約佔12.1%,建設營造佔4.9%,石油天然氣的其他礦物產品,佔1.9%,農業所佔比例則不到1%。

聯邦、州政府與地方政府則是美國國內產值其他的部分 – 約為全國國內生產總額的12.4%。

成長最快的領域是金融服務產業,專業、科學與技術服務產業,耐久財製造產業、其中又以電腦與電子產品為主,房地產,保健產業等等。

而在國內生產總額(GDP)成長中佔比減少的則是農業、礦冶業以及其他像是紡織業在內的製產業。 「價值較低、以製造商品營利的製造業正逐漸從美國消失,製造業的需求轉移到能以低價完成製造流程的開發中國家執行」,國家競爭力委員會(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提出這樣的說明。

2006 GDP value added chart 包含銀行業、不動產仲介業、運輸業、健康產業在內的服務業,戰全美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

但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製造產出國,生產的商品市值在2005年達1.49兆美金,是排名第二的國家日本的1.5倍;而美國農業的產值在全球也僅次於中國與印度。

雖然農業目前佔美國國內生產總額(GDP)很小的比例,農民仍然是經濟與政治領域中一股強大的力量,在2002年美國農產品市值超過2000億美金,其中有450億美金來自農牧業產品,400億來自於小麥、玉米以及如大豆一般製油用種子等穀物產品,240億為家禽、蛋類產品,還有200億來自於其他牛奶製品、120億來自於豬肉養殖業。

雖然美國有超過200萬個農場,但其中有組織的重要農場數量卻相對很少 – 從2002年的數字來看,1.6%的主要農場產值達美國所有農產品產值的一半。

在貿易上出現赤字,但美國仍然在農產品產量上有過剩的現象,預估2007年其農牧業出口值可達780億美金,其中多數輸往亞洲國家,但加拿大與墨西哥也成為美國農產品輸出佔比最大的地區。美國農產品外銷的比例大約佔總產值的四分之一。

2006 U.S. exports and imports chart 在美國將貿易盈餘投入服務業時,卻也在商品貿易上出現赤字。

美國在2006年於服務業的貿易盈餘達797億美金,最大宗的服務類型為外國人到美國旅遊的產值,約為858億美金。

相反地、美國在商品貿易上卻呈現大幅且持續性的衰退,2006年美國出口貨品超過1兆,進口貨品市值則高達1.8兆美金。

當年度最大的進口貨品為汽車與汽車零件、價值2119億美金,原油價值2252億元,主要進口來源為加拿大、中國、墨西哥、日本與德國。

construction in Georgia 營造業佔美國整體經濟的比例約為5%,上圖為一名喬治亞州工人在施工中加油站裝設油管的照片。 (© AP Images/Ric Feld)

美國2006年出口產品以汽車、汽車零件、半導體、民用飛航機為主,主要輸出地則為加拿大、墨西哥、日本、中國、英國。

2000~2006年美國產品出口量雖然成長了33%,但進口量成長速度更快、成長了52%,這幾年內貿易赤字幾乎達到兩倍。

7585億美金的貿易赤字佔2006年國內生產總額(GDP)的5.7%,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是無法長久維持的數字,因為貿易赤字端視外資流入的情況而定。

是什麼讓美國的經濟如此充滿活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