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彙表 Glossary
資產Asset:擁有某種具價值的物品,通常以金錢價格衡量其價值。
貿易差額Balance of trade: 某國於特定期間內、在進出口貿易表現上距離收支平衡的差距 – 亦即在商品與服務的貿易行為;如果商品的出口值超過進口值,貿易差額則為正值,若進口值超過出口值,則為貿易差額出現赤字。
債券Bond: 公司用來證明將支付投資者於特定期間內的息費用、直到指定的日支付一筆定額款項給投資者的憑證。
預算赤字Budget deficit:政府每年支出超過政府收入的總額。
預算盈餘Budget surplus: 政府每年收入超過政府支出的總額。
資本Capital:用於製造商品與服務的實體工具(大樓、設備、員工技能等等),通常指的是公司股票、債券與現金等。
資本主義Capitalism:資本主義是一種現在的經濟系統,其生產工具為私人所有、掌控,其特性就在於競爭與利潤動機。
中央銀行Central bank:各國最重要的財政管理機構,重要負責工作為發行貨幣、管控該國經濟系統的信譽與資金狀況。
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提供廣泛儲蓄存款服務的銀行,包括兌現支票、存款、定期存款、提供個人與企業貸款等等 – 與投資銀行類型、以仲介業務為主的公司不同,後者以安排企業或政府債券的銷售為主要業務。
需求Demand:在特定期間內,消費者願意也有能力負擔其價格的商品與服務總量。
蕭條Depression: 一般經濟活動在規模 與/或 時間長度上都大幅減少降低。
撤銷管制規定Deregulation:撤銷政府對某一產業的控制。
道瓊工業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以三十檔重要股票為基礎的股價指數,是常被當作美國股債價格一般趨勢指標的股價指數。
經濟成長Economic growth: 意指一國製造商品與服務的能力提昇。
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透過網際網路完成的商業交易。
匯率Exchange rate:一國貨幣與他國貨幣兌換的比例或價格。
出口Exports:於國內製造然後銷售給其他國家買主的商品與服務。
聯邦儲備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美國主要財政管理機構(中央銀行),負責發行貨幣、管控該國經濟系統的信譽與資金狀況;該系統包含位於華盛頓由7位州長成立的委員會、12個地方性的聯邦儲備銀行、以及25個分支單位。
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聯邦政府在支出與稅收收入上的收支決策,以發揮最大經濟效益及無通膨現象的經濟狀況為目標。
自由貿易Free trade:取消為削減或杜絕國際貿易而設立的關稅與管制措施。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各國在計算該國國內的產出、收入或支出等項目後的總值。
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意指員工的健康、長處、教育、訓練與工作技能。
進口Imports: 在他國製造、運送到國內銷售的的商品或服務。
通貨膨脹Inflation:一般商品與服務物價的成長率(特定商品價格與其他相關商品價格成長的現象,並非通貨膨脹)。
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擁有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的證明,擁有權力者有權支配、使用或放棄的智慧財產權。
投資Investment:購買債券如股票或公債投資商品等。
勞動力Labor force:在美國以被聘僱勞工以及尋找工作中的勞工人數總和,作為勞動力計算標準。
市場Market:買方與賣方為一種或類似產品、交換商品或服務等交易所建立的機制。
市場經濟Market economy:意指一國的國家經濟、依賴市場力量決定生產數量、消費、投資以及儲蓄狀況,無政府力量的介入。
財政政策Monetary policy:聯邦準備系統以控制資金與債券之可得性與價值,幫助提高就業率、經濟成長、物價穩定、維持穩定的國際交易模式。
貨幣供應量Money supply:於經濟體中流通的現金總額(銅板、紙鈔、支票帳戶等等)
共同基金Mutual fund:投資公司長期提供新股份、同時依據需求買回既有的股份,運用資金投資不同公司的債券;該投資資金是向個人募款而得、同時以投資人的利益為方向,投資不同類型的股票。
新政New Deal: 1930年代美國為走出經濟蕭條狀況、由政府推動的經濟改革計畫。
非關稅障礙Non tariff barrier:一種政府制訂的控制措施,如進口監控系統與可變動徵稅制度等,但不包含限制進口或可能限制國際貿易行為的關稅制度在內。
生產力Productivity:在特定期間內,每一投入生產單位(生產資源)所能創造的產出(商品或服務)比例。
貿易保護主義Protectionism:刻意或鼓勵對進口貿易做出限制,以幫助國內效能較差的生產者能與國外製造商競爭。
購買力平價說Purchasing power parity: 將不同貨幣系統下的購買力,經過轉換率算出合理的商品價格。
衰退Recession:在一段時間內,一般經濟活動出現嚴重減少的現象。
管理條例Regulation:由主管機關在法律限制範圍內、制訂並公布特定規則或條例,供特定產業或經濟活動作為執行守則與架構之用。
營收Revenue:企業銷售商品或服務收到的款項。
債券Securities:以紙本(確認證券)或電子記錄(帳簿證券)證明在特定股票(stocks)或債券(bonds)的擁有權。
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是一個獨立、無關黨派、半司法性質的管理單位,負責執行聯邦證券法規,這些法律規範的目的在於保護投資人、並確保投資人得以有效取得與公開交易證券相關的所有必須資訊。
服務業Services:各種經濟活動 – 如運輸業、銀行業、保險業、旅遊業、電訊傳播業、廣告業、娛樂業、資料處理業、顧問業 – 通常是在消費者消費時即時完成所提供的服務,與商品交易偏向實體物品買賣不同。
社會主義Socialism:一種以集體控制、多由政府依據某種中央規劃系統作為主要生產方式的經濟系統。
社會規範Social regulation:政府為防止或禁止有害的企業行為(如污染環境或置員工於危險的工作環境之中)、或是為鼓勵社會大眾所讚賞之行為,所訂定的限制規範。
社會福利Social Security:美國政府的一種退休金計畫,因為退休人士過去在職場工作、以及其雇主的貢獻,提供金錢補助。
膨脹性蕭條Stagflation:一種同時面臨通貨膨脹與經濟活動蕭條的經濟狀況。
股票Stock:持有某家公司資產的股份。
股票交易Stock exchange:既有的股票、債券買賣市場。
補助金Subsidy:由政府以直接或間接方式、發給國內商品或服務提供者的經濟援助,通常能強化這些供應商的與國外廠商的競爭力。
供應Supply:在特定時間內,製造商願意同時也有能力以適當價格提供商品的時間表。
關稅Tariff :針對從某海關出口運送到另一海關貨物所加徵的稅金,其目的不外乎保護國內產品或增加營收等因素。
貿易赤字Trade deficit:一國進口總值超過出口總值。
貿易盈餘Trade surplus:一國出口總值超過進口總值。
*圖表除「服務性經濟」中兩項由美國商務部提供外,其餘皆由美國中央情報局所提供。
主編—George Clack
執行主編—Mildred Neely
總編輯—Bruce Odessey
封面設計—Min-Chih Yao
圖像設計—Vincent Hughes
相片研究Maggie Johnson Sliker
像設計—Sylvia Sc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