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國際資訊局出版物
美國經濟簡介

不斷變動的經濟 On the Move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headquarters in Maine 在Fairchild半導體公司位於緬因州總部工作的員工,就像多數美國的工作者一樣,必須面對不斷發生的科技變遷。 (© AP Images/Joan Seidel)

經濟擴張當然不可能永遠持續,自1854年以來,美國經濟已經經歷三十二次擴張與緊縮的循環;近期以平均的數字來看,經濟擴張的時間要比緊縮的時間來得長:在1945-2001年內發生的十個經濟循環中,擴張的時間佔約57個月,緊縮則只佔10個月;但若計算1854-2001年的三十二波經濟循環,擴張的時間平均為38個月,緊縮時間則為17個月,兩者時間差距較小。

持續提高生產力 – 每位工作者每小時的產能 – 是達到經濟持續擴張、提高所得的唯一途徑,而美國的生產力在2002年達到顛峰後,呈現緩慢下滑的趨勢。

美國的中產階級勞工在面臨科技的快速變遷、來自他國低薪勞力的競爭之下,對於工作感到的焦慮愈來愈大,當多數經濟學者宣稱自貿易獲得龐大收益的同時,也有一群人數不多但逐漸增加的人們擔憂、這可能意味著美國國內的許多工作機會都將移往國外,甚至在美國的整個產業都會消失。

但想要從全球經濟的整合中撤手、卻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雙向商品與服務的貿易佔美國2005年國內生產總額的27%,在1970年僅佔11%,現在有至少1200萬美國人的工作是仰賴出口而存在的。

a career fair in New York City 在紐約的一場工作博覽會中,人們排著隊希望找到下一個創造經濟前景的機會。(© AP Images/Mark Lennihan)

當許多美國勞動者面臨極大挑戰的同時,沒有比足夠的教育、訓練更為重要的規劃,樂觀者視美國為全球經濟整合中最可能受益的國家,因為美國在過去因應各種變遷的階段、都留下相當正面的紀錄。

「不可避免地、美國在現今成長中世界經濟的角色可能愈來愈小,因為結構性的改變正在全球蔓延開來」,國家競爭力委員會(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如此說明:「但也沒有理由認為、美國不可能保持現有的全球最繁榮國家地位」。

 

 

詞彙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