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ournal USA

博客开创信息交流的新天地

丹·吉尔摩(Dan Gillmor)

Media Emerging

目录
内容提要
新兴媒体重新构建全球化社会
报纸再创媒体
社区报纸如何适应新技术
电视广播进入网络
网络时代的公共图书馆
在网上建立文化之间的联系
读者自己的报纸
售价1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
博客开创信息交流的新天地
photo icon
图片集锦
万里之外一ˇ牵
第二代互联网ˇ创建互联网的明天
打击互联网犯罪
互联网ˇ费者须知
新巨变已经开始
参考文ˇ
ˇ关网站
 

博客及其网志丰富多
采ˇ有如创作网志的人一样。这些人包括对政治感兴趣的大学生、ˇ役军人、就自己关
心的议题在网上报导新闻的自封记者、以及在网上交流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体验的学生。
博客及其网志丰富多采ˇ有如创作网志的人一样。这些人包括对政治感兴趣的 大学生、ˇ役军人、就自己关心的议题在网上报导新闻的自封记者、以及在网上交流自 己的生活和学习体验的学生。(美联社/环球图片)

软件技术的发展使网络作者能够便利地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 文章ˇ从而对媒体机构作为新闻守门人的传统作用构成了挑战。近几年来ˇ越来越多的 普通公民成为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员。他们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建立起加入社会和政治讨 论的平台。

丹·吉尔摩(Dan Gillmor)担任公民媒体中心[http://www.citmedia.org/blog]主任ˇ也是《自主媒 体ˇ民治民ˇ的草根新闻》(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一书的作者。

2002年晚些时候ˇ美国国会中最有权势的议员之 一领教了新媒体的力量。在为另一名参议员举办的生日聚会上ˇ来自密西西比州的共和 党参议员特伦特·洛特(Trent Lott)对美国过去那一段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不光彩的历史表 示怀旧。他的话几乎没有引起新闻媒体的注意。

但是ˇ当时在互联网上初露头角的新闻博客网的一些作者不愿轻易放过洛特。政治上 的自由派和保守派博客("博客"已成为这些作者的代名词)均表示愤慨。有些人的不满是针 对媒体的疏忽而发。在博客网发起攻击数天之后ˇ美国的主流媒体决定对这一事件进行 报导。几天后ˇ参议员们对洛特的支持度开始下降ˇ最终导致他辞去参议院共和党领袖 的职务。

这一事件对政治人物和各色公众人物以及新闻界人士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警示。它表 明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日新月异ˇ博客网志日趋成熟ˇ成为一支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力量。

那么ˇ博客网究竟为何物ˇ对此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ˇ但大多数博客网志至少有三个 共同点。一般来说ˇ它们都由短小的文章ˇˇ也称网贴ˇˇ组成。这些网贴按倒序排列ˇ 即最新的帖子贴在上方ˇ并有链接接入其他网站。

世界各地博客人数与
日俱增。互联网上有千百万博客网志ˇ包括中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网志。
世界各地博客人数与日俱增。互联网上有千百万博客网志ˇ包括中文、阿拉伯 文、葡萄牙文和日文网志。(美联社/环球图片)

博客网志是一种具有谈天性质的媒体。很多最优秀的网志让读者在其网上发表评论ˇ 博客们喜欢评论彼此的文章ˇ就重点内容展开讨论。

网志具有谈天性质的另一个原因是ˇ它们具有个人色彩。我们将它们与一般报纸上的 文章作比较就会发ˇˇ报纸上的文章好ˇ是按照一定格式由一个委员会写的ˇ而不是由 个人写的。博客网志特有的人性对网志这种形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应该把博客网志放在更大的背景下来考查ˇ即它为普通网民提供了在网上(以音频视 频等各种形式)发表自己作品的途径。这就作品的产生和发行而言都是媒体民主化进程的 一部份。我们用以制作数码信息的工具正在变得日益强大ˇ但同时越来越廉价。我们能 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潜在的全球各地读者。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可以与此ˇ比的发展。

据非营利组织皮尤互联网ˇ目(Pew Internet Project)就互联网对美国生活各方面产生的 影ˇ所做的调查ˇ随着博客网志的数目增加ˇ读者人数也在增加。美国人口中超过四分 之一的人读过博客网志ˇ虽然这一上升趋势在2005年趋于平缓ˇ但新闻媒体对博客网志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

有关政治、技术和其他领域中的热门议题的网志内容引起了极大的注意。我们必须认 识到ˇ大多数博客网志ˇˇˇ在网上能看到的有千百万个ˇˇ虽然不是针对广大读者群ˇ 但很有价值。对一些博客来说ˇ他们的网志已经实质上取代了传统的家书和与好友的书 信来往。每位读者从这些高度个人化的博客网志中得到的收获必定超过了从最受欢迎的 网站中得到的收获。

博客网志首先是在美国开始流行的。鉴于早期网络工具出自美国软件开发商ˇ因此这 并不使人意外。但博客网志ˇ在越来越成为全球ˇˇ。例如ˇ中国拥有大约500万名博客ˇ 这只是一个大致估计ˇ其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尽管政府要进行审查(得助于科技公 司)ˇ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建立自己的博客网。非洲是世界上博客人数最低的地区。哈佛 大学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中心(Berkman Center for Internet & Society)全球之声在ˇˇ目 (Global Voices Online)的共同创建人伊桑·朱克曼(Ethan Zuckerman)说ˇ据最可靠的估计ˇ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有大约一万名博客。他说ˇ中东和北非的博客人数在日益增加ˇ有 大约五万人在博客网志上发帖子ˇ其中大多数是年轻人。

据软件经理卢瓦克·勒默尔(Loic Le Meur)说ˇ在美国以外ˇ最热衷于博客网的国家之 一是法国ˇ其博客有200多万人。他们正在产生影ˇ。勒默尔说ˇ有三名政府部长邀请博 客进行访谈ˇ勒默尔本人参加了其中的一次。他指出ˇ博客网在法国正在成为最重要的 表达和交流手段之一ˇ致使有些人对主流新闻媒体的地位感到不安。

博客与新闻记者的关系也引人瞩目。有些新闻专业人员热情加入博客队伍ˇ另一些人 则对博客网这种方式不以为然。

我于1999年建立了据信是美国新闻记者建立的第一个博客网ˇ当时博客网软件刚刚问 世。我当时在撰写有关新技术的文章ˇ而除了我在加利福尼亚硅谷《圣荷西水星报》 (San Jose Mercury News)撰写的专栏文章外ˇ我还同时在博客网志上撰写文章ˇ它成了我 的工作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份。为什么呢ˇ因为它使我能够与我的读者进行更ˇ是谈话 一样的交流。我在撰写有关高科技行业的心脏硅谷出ˇ的技术时很快认识到ˇ读者作为 一个群体比我的知识丰富ˇ而博客网志是又一种学习方式。

自那时以来ˇ博客网志已逐渐与新闻业交织在一起。皮尤互联网ˇ目的调查发ˇˇ美 国新闻记者比公众更可能会阅读网志。这不奇怪ˇ因为博客网志或多或少地起到了专业 刊物的作用ˇ对报导任何行业的新闻记者来说都是宝贵的信息来源。

但是ˇ大多数职业新闻记者迄今仍没有在网志上发表文章。职业记者对具有个人色彩 的网志这种形式感到有点不习惯ˇ因为他们所受的训练要求他们避免在报导中掺入个人 的感情和观点。ˇ然ˇ专栏评论员不受这条一般规则的ˇ制。有几位工商版专栏作家是 采用这一传播形式的最优秀的作者ˇ他们对他们在印刷版媒体中报导的议题有较深入的 见解。博客网志对于报导其他题材的记者也很有帮助ˇ特别是报导娱乐新闻的记者。

博客网志也能给新闻报导带来ˇ在仍然少见的特点ˇ报导的透明性。新闻界人士要求 别人提供透明度ˇ但一般不大愿意透露自己本行业的信息。这一情况ˇ在正在好转ˇ而 博客网在这一过程中是一ˇ有用的工具。例如ˇ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新闻节目主办的 "公众的眼睛"博客网(PublicEye)为公众提供了了解该公司自身运作的途径。

博客网志这一形式特别适合报导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性新闻ˇ读者希望了解这类事件 的所有ˇ情。在一个尤其ˇ著的例子中ˇ博客网志曾一度取代了头版新闻。在卡特里娜 飓风几乎摧毁这座城市期间ˇ新奥尔良《皮卡尤恩时报》ˇ新奥尔良的其他居民一样被 迫撤离。在无法出版印刷版时ˇ它通过博客网志为读者提供了ˇ息。

当然ˇ新闻记者自己的博客网志在所有博客网志中所占的比例极小。有些博客自己能 够编写优秀的新闻报导ˇ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并得到新闻来源的尊重。微软公司创始人 兼董事长比尔·盖茨(Bill Gates)曾经接受过专门从事网志写作的博客的采访。其他公司主 管正在认识到ˇ重要的博客网志能够成为与公众沟通的最佳渠道之一。

媒体公司最终会考虑到为自己网罗博客人才。据说一家专注于讨论新技术和汽车等专 门领域议题的博客网公司Weblogs Inc.被时代华纳公司(Time Warner)旗下的美国在ˇ (AOL)以1500万美元收购。今后可能会有更多此类交易。

但是ˇ即使大媒体公司努力ˇ收编博客网志于其ˇ下ˇ它们也不会得手。进入这一市 场的金融壁垒已经几近于零。任何既有才能又有时间的人都能制作博客网志或播客或其 他媒体网站ˇ而无须投入很多资金。

博客网志的兴起也必将导致人们对往往无的放矢的博客评论提出批评和质疑。博客网 还常常有失公正和全面。但在思ˇ的市场中ˇ不正确的东西往往会被人们发ˇ和指出ˇ 而声誉也会随着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上升或下降。与此同时ˇ博客网志的读者也逐 步认识到需要对在网上读到的东西持适当的怀疑态度。

博客网志和ˇ关的公民媒体不会ˇ失。它们已成为使人民的声音得到传达的一个渠道。 美国媒体长期以来所遵循的原则是新闻自由属于拥有媒体的人。在数字媒体这个新时代ˇ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媒体ˇ发出的声音越多越好。

Media Emerging

本文表达的意见不一定反映美国政府的观点或政策。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Goals: 
Moving For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