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

~ 2 ~
地理

~ 3 ~
历史

~ 4 ~
政府

~ 5 ~
商业

~ 6 ~
教育

~ 7 ~
科学
与医药

~ 8 ~
宗教

~ 9 ~
社会服务

~ 10 ~
艺术


~ 12 ~
媒体

假日

目次

 

输出流行文化


Photograph by Gene Sweeney, The Baltimore Sun

米老鼠、巴贝ˇ鲁思、白痴喜剧、GˇIˇ乔布鲁斯、辛普森、迈克ˇ杰克逊、达拉斯牛仔、《飘》、梦幻队、印第安纳ˇ琼斯、第22条军规 ˇ 这些来自美国体育和娱乐圈的名字、风格和词组ˇ已经加盟比较有形的美国产品ˇ并通行于全球。是祸是福ˇ反正许多国家已经拥有了两种文化ˇ各国的本土文化和包括体育、电影、电视节目和音乐ˇ其能量和广泛的诱惑力具有典型美国特色的ˇ目在内的文化。

本章将集中讨论美国对世界娱乐圈作出的几大独特贡ˇˇ棒球和篮球这两个体育ˇ目ˇ电影ˇ以及三种流行音乐 ˇ 爵士乐、摇滚乐和ˇ村音乐。




棒球

能在美国人心目中唤起更多思ˇ之情的体育ˇ目ˇ非棒球莫属。数量如此之多的成年人ˇ孩子那样玩这种比赛(或者玩它的近亲球类垒球)ˇ以至于使它成了"国球"。这也是一种民主的比赛。与足球和篮球不同ˇ棒球完全可在拥有普通身高和体重的人们之间进行。

棒球起源于美国南北战争(186l ˇ1865)之前ˇ最初只是作为跑柱式棒球这种简陋的赛事ˇ在市郊的沙地上进行。早期赛事的冠军们对它进行了改良ˇ并将一些技巧和理性的裁判包括进来ˇ进而使这种公平的行为在美国受到尊重。尤其是得分和保持记录使得棒球更有吸引力。约翰·索恩在《棒球百科全书》中写道ˇ"如今ˇ棒球如果没有得分记录就无法ˇˇ"。毫无疑问ˇ有更多的美国人知道罗杰ˇ马里斯196l年的61次本垒打打破了巴贝ˇ鲁思1927年60次的记录ˇ而对罗纳德ˇ里根总统1984年在选举团得票525张ˇ打破了富兰克休ˇ罗斯福总统1936年523票的记录ˇ则知之甚少。

1871年ˇ第一个职业棒球联盟诞生。到20世纪初ˇ美国东部的各大城市中ˇ大部分均拥有一个职业棒球队。这些棒球队分为两个联盟ˇ全国联盟和美国联盟。而在定期的赛季上ˇ比赛只能在同一联盟内部的不同球队之间进行。每个联盟中获胜最多的那个球队据说会分别获得"锦旗"ˇ而两个联盟中的锦旗得主则在定期赛事结束后ˇ于世界职业棒球锦标赛上ˇ遇。赢得至少四场比赛(总共大概有七场)的球队即为当年的冠军。这种程序至今依然有效ˇ尽管ˇ已分成了更多的联盟ˇ而锦旗得主则在赛季打完之后于各组的获胜者中产生。

棒球于本世纪20年代进入成熟期ˇ此时的巴贝ˇ鲁思(1895ˇ1948)率领纽约的扬基队ˇ赢得了若干世界系列大赛的冠军ˇ并因其本垒打(这时的球不能再打ˇ因为已被打出了外场)的力量而成为民族英雄。几十年的时间里ˇ每个队均拥有自己的伟大球员。最值得注意者当是布鲁克林ˇ道杰斯队的杰基ˇ罗宾逊(1919ˇ1972)ˇ这位才华横溢且勇往直前的运动员1947年成为各大联盟中的第一位美国黑人运动员(在罗宾逊之前ˇ黑人球员只能加入黑人联盟)。

自50年代起ˇ棒球扩大了其地域范围。西部城市有了球队ˇ要么是吸引东部城市的球队移居西部ˇ要么则由著名球队派遣其成员ˇ去成立所谓的扩充队。直到70年代ˇ由于严格的合同ˇ棒球队的所有者们依然拥有运动员ˇ而此后ˇ各种规章制度均发生了变化ˇ因此ˇ运动员们在某些范围内ˇ可将自己的服务自由出售给任何球队。结果是竞ˇ喊价ˇ明星运动员们每年则能获取数百万美金。运动员联盟和所有者之间的纠纷不时会导致比赛一次停止达数月之久。如果说棒球既是体育ˇ也是商业ˇ那么到了20世纪末ˇ许多不满的发烧友们则认为ˇ其商业的一面已占了主导地位。

棒球自二战后由美国士兵引入日本以来ˇ己在日本流传开来。到了90年代ˇ日本棒球手Hideo Nomo成了洛杉矶道杰斯队的明星投手。打棒球在古巴和其它加勒比海国家也ˇ当普遍。在1996年的奥运会上ˇ金牌的争夺赛居然跑到美国以外的日本和古巴两队之间(古巴队获胜)去了的事实ˇ足以证明棒球的ˇ力之大。




篮球

美国另一个广为流传的比赛ˇ目是篮球ˇ目前已有2.5亿人有组织地在打篮球ˇ同时还有数不胜数的人在参加临时比赛。篮球起源于1891年ˇ当时有一位即将走马上任的长老会牧师ˇ叫詹姆斯ˇ奈史密斯(1861 ˇ1939)ˇ他被派往基督教男青年会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的一所训练学校去教一堂体育课。这门课一直以纷乱不堪而出名ˇ因此ˇ奈史密斯的任务便是发明一种新型比赛ˇ使小伙子们有事可干。当时正值冬季ˇ室外非常寒冷ˇ需要一种能在室内进行的比赛。

奈史密斯回ˇ起自己早年在加拿大时的情形ˇ他曾和自己的朋友们玩过一种叫"岩石上的鸭子"的游戏ˇ具体过程是竭力用小块石头将大块的石头从鹅卵石上砸下来。他还回忆起曾看到橄榄球运动员在体操房里将一个球扔进一个盒子。于是ˇ他ˇ出了这样的主意ˇ将加高的若干个盒子紧紧地钉在一起ˇ然后让大家往里面投球。由于找不到那么多的盒子ˇ他便使用了装桃子的篮子。据亚历山大ˇ沃尔夫在《篮框百年》一书中说ˇ奈史密斯花了"大约一个小时"ˇ便为这个新兴ˇ目制定了各种规则ˇ其中的大多数规则至今依然以某种方式在使用。

篮球广泛流传开来ˇ因为基督教男青年会学校的毕业生们四处旅行ˇ因为奈史密斯自由自在地传播其规则ˇ还因为需要有一种简单的比赛ˇ能够在冬季的室内举行。奈文密斯的遗产中包括了第一位伟大的大学篮球教练福雷斯特ˇ"福格"ˇ艾伦(1885 ˇ1974)ˇ他为奈史密斯在堪萨斯大学打球ˇ作为堪萨斯的教练ˇ一鼓作气赢了77l场比赛。艾伦的球星中有位威尔特ˇ张伯伦ˇ他成为职业篮球的首批超级球星之一 ˇ 1962年的一个晚上他在一场比赛中创下100分的记录。

第一个职业篮球联盟形成于1898年ˇ运动员们在国内打球可得到2.5美金ˇ外出打球则可得到1.25美金。大约在100年之后ˇ华盛顿子弹队(ˇ在的华盛顿魔术师队)的明星运动员朱万ˇ霍华德从子弹队和迈阿密热队得到的竞争性开价是7个赛季1亿多美金。

全国篮球协会的许多球队目前都有外国运动员ˇ他们在奥运会期间都会回家ˇ代表各自祖国参赛。所谓的梦幻队ˇ是由美国一流职业篮球运动员组成的ˇ并代表美国参加了最近的奥运会。1996年ˇ梦幻队紧追诸对手ˇ直到比赛接近尾声时才告结束ˇ这表明篮球的国际地位在日益增长。




电影

美国电影批评家保林ˇ凯尔为其1968年的评论集起了这样一个书名ˇ《接吻 ˇ接吻 ˇ刺激 ˇ刺激》。她对此解释说ˇ这些词语来自一幅意大利的电影广告ˇ而"对于人们去ˇˇ电影的基本ˇ力ˇ或许是个最为简洁的说明"。当然ˇ这些词语也总结了许多美国电影的原始能量。

如果说ˇ电影不是美国人的发明ˇ那它也是美国对世界娱乐业作出的卓越贡ˇ。1900年代初ˇ当这种传媒尚属新生事物之时ˇ许多移民尤其是犹太人。便在美国的电影工业找到了工作。他们因为纳粹的种族偏见而失业ˇ但却能在这个崭新的行业里留下自己的印记ˇ展播电影照片的沿街电影院被称作5分硬币电影院ˇ因为当时的入场券是一个硬币(5分钱)一张。几年时间内ˇ雄心勃勃的人们ˇ如塞缪尔ˇ戈尔德温、卡尔ˇ莱默尔、阿道夫ˇ朱科尔、刘易斯ˇBˇ迈耶ˇ以及华纳兄弟 - 哈里、阿尔伯特、塞缪尔和杰克- 则转ˇ了这个行业的制片方面。很快ˇ他们便成为一种新兴企业 - 电影制片厂的领袖。

重要的制片厂都集中在加州洛杉矶的好莱坞。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ˇ美国曾有几个城市生产电影ˇ但随着电影工业的发展ˇ电影制片人都被吸引到了加州南部。那里温和的气候吸引了他们ˇ这种气候则保证一年四季都能在室外拍片。吸引他们的还有随处可见的各种景色。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ˇ从欧洲来了另外一些电影工作者ˇ欧内斯特ˇ卢比奇、阿尔弗雷德ˇ希区柯克、弗里茨ˇ兰和让ˇ勒努瓦等导演ˇ鲁道夫ˇ瓦伦蒂诺、马林ˇ迪特里希、格里塔ˇ嘉宝、罗纳德ˇ科尔曼和查尔斯ˇ博耶等演员。他们加盟到土生土长的美国演员队伍之中-这些人受到有声电影的吸引后ˇ走下了纽约市的舞台ˇ一路西行来到此地ˇ形成了20世纪成长速度最为惊人的工业之一。到了40年代中期ˇ当电影的普及程度达到高峰时ˇ这些制片厂一年拍摄的影片总量约达400部之多ˇ而每周则有9,000万美国观众前去观看。

在所谓好莱坞的黄金时代ˇ即30和40年代ˇ好莱坞制片厂发行的影片很ˇ从亨利ˇ福特的组装ˇ上跑下来的汽车那样源源不断。没有哪两部电影是完全一样的ˇ但大多数电影都遵循了一个模式ˇ西部故事、通俗喜剧、黑色电影、歌舞剧、动画卡通、传记片等等。不过ˇ每部电影都有点儿不同ˇ而且ˇ与汽车制造者不同的是ˇ许多生产电影的人都是艺术家。《有与无》(1944)闻名于世ˇ原因不仅在于首次使汉弗莱ˇ博加特(1899 ˇ1957)与洛朗ˇ巴考尔(1924)这两位演员联袂演出ˇ而且还由于电影剧本出自两位后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ˇ欧内斯特ˇ海明威(1899 ˇ1961)和威廉ˇ福克纳(1897 ˇ1962)之手ˇ前者的小说是这个剧本的蓝本ˇ而后者则对电影剧本进行了改编。

然而ˇ电影生产仍然是一种商业ˇ电影公司则通过所谓的制片厂体制的动作来赚钱。各大制片厂雇用了数千名拿工资的人--演员、制片人、导演、作家、特技替身演员、工匠和技师ˇ并在全国各个大小城镇拥有数百家电影院 - 这些电影院专门放映它们的影片ˇ并总是需要新片。

令人叫绝的是ˇ严格的组织管理过程居然生产出了如此之多的高质量娱乐产品。其中的一个原因是ˇ既然有如此之多的影片在生产之中ˇ那就不可能要求每一部都得产生轰动效应。制片厂可以在一部中等预算的故事片上ˇ用优秀的剧本和ˇ对不知名的演员来进行冒ˇˇ由奥森ˇ韦尔斯(1915 ˇ1985)导演的《公民凯恩》(1941)ˇ便适合这种说法ˇ并被广泛公认为所有美国影片中最伟人的一部。在其它情况下ˇ意志坚定的导演们如霍华德ˇ霍克斯(1896 ˇ1977)和弗兰克ˇ卡普拉(1897 ˇ1991)ˇ为了实ˇ自己的艺术梦ˇ同制片厂进行过斗争。制片厂体制或许是在1939年达到的最高点ˇ当年发行了这样一些经典的影片ˇ《奥斯巫师》、《飘》、《舞台教练》、《史密斯先生前往华盛顿》(卡普拉导演)、《只有天使才有翅膀》(霍克斯导演)、《尼诺奇卡》(卢比奇导演)和《半夜》。

到了40年代末ˇ制片厂体制屈从于两股力量ˇ (1)联邦政府的反垄断条例将电影的生产与放映分离开来ˇ (2)电视的出ˇ。电影的产量骤然下跌ˇ即使平均的预算上涨也无济于事ˇ因为好莱坞ˇ给观众提供的是他们那种无法在电视上看到的宏大场面。

这种巨型炸弹综合症继续影ˇ着好莱坞。加上工资飞涨的演员、制片厂负责人和片商ˇ也就是说ˇ如今发行的影片要么是大获成功ˇ要么是一败涂地ˇ一切全依赖于其ˇ额的开支同公众趣味ˇ吻合的程度。

制片厂依然存在ˇ但常常得同其它中介公司合作ˇ但目前最有意思的美国影片中ˇ有许多是独立的制作。比如说伍迪ˇ艾伦(1935 ˇ)ˇ便是这一类影片。批评家们对这些影片评价甚高ˇ而其中的大部分也能获利ˇ加上优秀演员都愿意同艾伦一道工作ˇ只要较少的报酬ˇ因此ˇ拍片的成本不大。这样ˇ即使某位导演不留神赔了钱ˇ也不至于一ˇ不振。ˇ比之下ˇ由汤姆ˇ克鲁斯或阿诺ˇ施瓦辛格主演的故事片ˇ仅支付这一位明星的第一笔片酬就高达l,000万美金甚至更多。好莱坞制片厂的制片主任为谨慎起见ˇ在紧急关头手中都把握着几倍于此的资金。




流行音乐

斯蒂芬ˇ福斯特(1826 ˇ1864)是第一位具有鲜明美国特色的流行美国音乐作曲家。他形成的模式将欧洲音乐传统的各种成分同美国黑人的节奏和题材融为一体ˇ构成了此后的美国音乐。福斯特的祖籍是爱尔兰ˇ成长于美国南方ˇ并在此听到了黑奴的音乐ˇ也看到过吟游艺人的表演ˇ但后者是由白人装扮成黑人ˇ去表演美国黑人的歌舞。这些素材成为福斯特一些最佳歌曲的灵感ˇ对这些歌曲许多美国人至今仍然烂熟于心ˇ《哦!苏珊娜》ˇ《坎普顿赛马》、《弹起班卓琴》、《故ˇ的亲人》(其首句唱词ˇ"顺着斯旺尼河往下淌"使这首歌曲流传得更广)。

在电影和无ˇ电广播问世之前ˇ大多数美国人不得不自娱自乐ˇ或者等待着演说者、马戏团ˇ或者名叫歌舞杂耍的流动舞台歌舞表演之光临。美国有许多名演员ˇ当年都是从歌舞杂耍表演中起步的。WˇCˇ菲尔兹、杰克ˇ本尼、乔治ˇ伯恩斯和格雷西ˇ艾伦、巴斯特ˇ基顿、索菲ˇ塔克、范妮ˇ布赖斯、艾尔ˇ乔尔森ˇ以及三大丑角等等即是其中的几位ˇ而传媒也要求稳定地提供新歌。19世纪末ˇ音乐出版成为美国的一宗大生意ˇ许多这类出版公司都云集于纽约市的锡盘街。

歌舞杂耍和欧洲风格的轻歌剧孕育了百老汇的歌舞剧ˇ这种表演形式将唱歌和跳舞合二而一ˇ成了一种带对话的连续性故事。这种风格的第一个成功范例 - 至今依然是最好的作品之一 ˇ 就是杰罗姆ˇ克恩的《演艺船》ˇ首演于1927年。有趣的是ˇ《演艺船》歌颂的是黑人对美国主流音乐的影ˇˇ故事集中在种族通婚问题上展开ˇ而其中最感人肺腑的歌曲又是那支黑奴的悲歌《老人河》。

词作家欧文ˇ伯林(1888-1989)从锡盘街顺利过渡到了百老汇。作为俄罗斯 ˇ犹太人出身的移民ˇ他写出了一些最为流行的美国歌曲ˇ《愿上帝保佑美国》、《复活节大游行》、《白色圣诞节》、《没有哪个行业能ˇ演艺行业》和《面贴面》。科尔ˇ波特(1891 ˇ1964)将机智的歌词和撩人的旋律融会在《任何事都会过去》、《我的心属于爸爸》、《你乃至上》、《我非把你踢出去》和《可亲可爱》等歌曲中ˇ从而将百老汇表演中的歌曲提高到了一个崭新而精致的高度。

斯科特ˇ乔普林(1868 ˇ1917)和尤比ˇ布莱克(1883 ˇ1983)等黑人作曲家ˇ从自己的遗产中汲取灵感ˇ创作了许多歌曲和拉格泰姆的钢琴曲ˇ而乔普林还创作过一部歌剧。乔普林逝世后完全被人遗忘ˇ但他的音乐却自70年代以来重归故里。布莱克为《曳步舞》作了曲ˇ这是第一次由黑人创作ˇ并使用了黑人题材的百老汇歌舞剧ˇ并且一直演到他90岁高龄。自黑奴劳动歌曲发展而来的布鲁斯歌曲在20和30年代风靡纽约市和其它地方ˇ而两位最出色的布鲁斯实践家则分别是玛ˇ雷尼(1886 ˇ1939)和贝西ˇ史密斯(约1898 ˇ1937)。




爵士乐

WˇCˇ汉迪的《圣刘易斯的布鲁斯》写作于20世纪ˇ是录制次数最多的歌曲之一。在所有这些唱片中ˇ有一张可谓独树一帜ˇ那便是贝西ˇ史密斯1925年的版本ˇ用短号为她伴奏的是刘易斯ˇ阿姆斯特朗(1900 ˇ1971)ˇ这是三位伟大人物(作曲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在一种称作爵士乐的新兴音乐上的合作。尽管爵士乐的内涵模糊不清ˇ但有一点是十拿九稳的ˇ最初肯定与性ˇ关。这种音乐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新奥尔良ˇ来自拉格泰姆、黑奴歌曲和铜管乐队的各种成分汇聚在一起。爵士乐最ˇ着的成分是其流畅性ˇ在ˇ场演出中ˇ乐手们几乎从不会用同样的方式演奏一首歌曲ˇ他们会在其音符和歌词即兴变奏。

多亏了杰利ˇ罗尔ˇ莫顿(1885 ˇ1941)和埃林顿公爵(1899 ˇ1974)、刘易斯ˇ阿姆斯特朗、本尼ˇ古德曼(1909 ˇ1986)和比克斯ˇ贝德贝克(1903 ˇ1931)、比利ˇ霍利戴(1915 ˇ1959)和埃拉ˇ菲茨杰拉德(1918 ˇ1996)这样一些天才的作曲家和表演家ˇ爵士乐从20到40年代一直在美国流行音乐中独占ˇ头。30和40年代最为流行的爵士乐形式是"大乐队摇摆"ˇ主要是根据与格伦ˇ米勒(1909 ˇ1944)和威廉ˇ"伯爵"ˇ巴锡(1904 ˇ1984)风格ˇ同的音乐家指挥的大型乐队来命名的。40年代末ˇ一种新型、更加理性、大多为器乐而取名为"比鲍普"的爵士乐形式开始吸引观众。其演奏者包括小号手迪济ˇ吉莱斯皮(1917 ˇ1993)和萨克斯管演奏者查里ˇ帕克(1920 ˇ1955)。小号手迈尔斯ˇ戴维斯(1926 ˇ1991)对大范围的音乐影ˇ进行了实验ˇ其中包括古典音乐ˇ并将古典音乐吸收进了《西班牙速写》等作品之中。




摇滚乐与ˇ村音乐

然而ˇ到了50年代初ˇ爵士乐对大部分观众来说ˇ已经失去了以往的某些ˇ力ˇ摇滚乐这种新型流行音乐从名叫节奏和布鲁斯的黑人风格中脱颖而出ˇ而布鲁斯本是一种带有强烈节奏的歌曲ˇ其歌词则常常是有伤风化的。尽管由黑人写作ˇ并且是为黑人而写ˇ但节奏与布鲁斯也吸引了白人青少年ˇ对他们来说ˇ晚上从黑人广播电台收听这种音乐ˇ简直是一种神秘的快乐。为了使这种新型音乐更能为主流观众所接受ˇ白人演奏者和改编者开始"占领"节奏和布鲁斯歌曲领域ˇ但演唱时使节奏柔和了一些ˇ并对歌词进行了净化。典型的例子是《多么遗憾》ˇ这首摇滚版的歌曲1955年由黑人作曲家安托万ˇ"胖子"ˇ多米诺创作时曾红极一时ˇ经由白人歌手帕特ˇ布恩民谣式的演唱之后ˇ则更是大红大紫。

当时ˇ精明的唱片制作人意识到ˇ-位能用黑人的能量演唱ˇ并有磁性般ˇ力的白人ˇ一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在南方贫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埃尔维斯ˇ普雷斯利(1935 ˇ1977)便是这样一位人物。除了一副演唱起来富于激情的好嗓子之外ˇ普雷斯利还长了一副性感的好模样ˇ而每当他和着摇滚乐颤动臀部时ˇ成年人会觉得淫荡不堪ˇ青少年则觉得自然天成。一开始ˇ普雷斯利也唱黑人歌手的作品。比如他首批走红的曲目之一《猎狗》ˇ就曾由布鲁斯歌唱家大妈妈桑顿演唱过。不过ˇ没过多久ˇ普雷斯利就演唱起富于独创性的东西来ˇ提供者则是新一代摇滚乐的歌曲作者。

摇滚乐问世之后ˇ仅用了几年工夫ˇ便走上了成为美国流行音乐的阳关大道ˇ尤其是在年轻人中一路顺风。它很快传播到了英国ˇ而那里的甲壳虫乐队和滚石乐队则诞生于60年代初。然而ˇ与此同时ˇ一种对摇滚乐的挑战却以民间音乐的形式出ˇˇ它的基础主要是来自苏格兰、英格兰和爱尔兰的民谣ˇ并保存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和西弗吉尼亚的群山之中。吉他或班卓琴演唱家如伟弗兄弟、琼ˇ贝兹、朱迪ˇ科林斯ˇ以及彼得、保罗和玛丽等等ˇ他们常常是在自己的伴奏下ˇ为摇滚乐提供了一种技术水平较低的替代品。

鲍伯ˇ迪伦(1941 ˇ)通过写作引人注目的新歌ˇ拓宽了民间音乐的领域ˇ而这些歌曲讨论的则是当代的各种社会问题ˇ尤其是拒绝给美国黑人以公民权的问题。1965年在纽波特民间艺术节上,当迪伦"过电"(用电声吉他为自己伴奏)而导致观众起倒哄时ˇ摇滚乐的发烧友和民间音乐的纯粹主义者这两大阵营间的分歧达到了顶点。迪伦没有被吓倒ˇ他最终将整个民间音乐运动带进了一种摇滚乐与民间音乐的混合体。

这次结合是一次分水岭式的事件ˇ它所设立的模式至今依然效。摇滚乐-直是风行美国-也是世界其它大部分地方 - 的流行音乐ˇ主要原因就在于它能将几乎任何种类的音乐以及新颖别致的各种各样外来技艺吸收进自身那强大的节奏框架之中。每当摇滚乐的创造力ˇ示出枯竭的迹ˇ时ˇ似乎都能从美国黑人那里得到某种补充ˇ就ˇ拉普在80年代的崛起一样、这种表演形式的歌唱非常压韵、歌词很粗俗ˇ曲调则属微量主义。

ˇ民间音乐一样ˇˇ村音乐也产生于从英伦三岛来到美国的歌曲。ˇ村音乐的最初形式叫做"老时光"ˇ由弦乐队伴奏(典型的构成为小提琴、班卓琴、吉他和低音提琴)ˇ每年依然可在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和其它南方各州的艺术节上听到。

ˇ代的ˇ村音乐 ˇ歌曲是原来的ˇ但关注的对ˇ却是当代人的发展于20年代ˇ时间上大致与大批ˇ下人去城里找工作同步。ˇ村音乐倾ˇ于拥有某种忧郁的声音和情调ˇ而许多经典的歌曲都是关于去或分离的 ˇ 失去家园、将父母撇在身后、失去情人等等。同其它许多形式的美国流行音乐一样ˇˇ村音乐很容易适应摇滚乐节奏的需要ˇ而ˇ村摇滚乐则成为又一种成功的美国混合体。总体来说ˇˇ村音乐在流行程度上仅次于摇滚乐ˇ而ˇ村音乐歌手加思ˇ布鲁克斯(1962 ˇ)出售的影集则多于美国音乐史上的其它任何一位艺术家ˇ包括埃尔维斯ˇ普雷斯利和克尔ˇ杰克逊。




评论

有些国家怨恨美国文化主宰了世界。法国人定期开展运动ˇ以便从其语言中驱逐入侵的英语术语、而加拿大人则对美国在加拿大的出版物加以ˇ制。许多美国人也抱怨传媒的倾ˇ要将节目的水准往最低的共同标准上定。

然而ˇ这个共同的标准却不必是低下的ˇ而美国制作最终能吸引全人类的娱乐节目之诀窍ˇ也决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式的天赋。在《好莱坞的眼睛》这本书里ˇ作家和制片人乔恩ˇ布尔斯廷捍卫了电影面ˇ大众市场趣味的策略ˇ而这种策略可适用于美国流行文化的其它分支ˇ"通过其头脑简单、贪得无厌和民主的方式ˇ好莱坞的电影生产者从骨子里深深懂得ˇ他们可以把一部电影拍得两全其美ˇ既能使自己感到百般的骄傲ˇ又能使广大的民众愿意去看。这就是说ˇ他们能调动起自身极细腻的情感ˇ并且用这种情感去同自己的父母子女分ˇˇ去同华尔街的律师、小城镇的"扶轮国际"成员、餐厅侍者和工程专业的学生分ˇˇ去ˇ警察、和平主义者、洗车的小伙子ˇ其至二年级的学生ˇ还有收破烂儿的和固执己见的人分ˇ……分ˇ那人类有的欢乐、悲伤、愤怒、激动、失去、痛苦和爱情之流。"

回到目次


 

到了40年代中期ˇ当电影的普及程度达到高峰时ˇ这些制片厂一年拍摄的影片总量约达400部之多ˇ而每周则有9,000万美国观众前去观看。

 

 

摇滚乐问世之后ˇ仅用了几年工夫ˇ便走上了成为美国流行音乐的阳关大道ˇ尤其是在年轻人中一路顺风。

回到第10章 至第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