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主基本文献
BASIC READINGS IN U.S. DEMOCRACY


大西洋宪章
THE ATLANTIC CHARTER (1941))
 

美国联邦直到日本在1941年12月时攻击珍珠港后才加入战争。但在 1941春,国会通过租借法案, 而罗斯福(罗斯福)在薜伦斯维尔(Charlottesville)所答应的协助开始流向大不列颠,此时 温士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为首相。于1941年7月,罗斯福(罗斯福)与丘吉尔(Churchill) 于纽芬兰前的阿根堤亚湾第一次会晤,为对抗法西斯主义的战争发表共同宣告。就在威尔森的十四点和平纲领(Wilson's Fourteen Points)描绘第一次战争,而大西洋宪章为第二次的战争提供了准则。

原本苏联,其已在一个月前被得军攻击,亦欲签署宪章。但「一个世界」,于其中国家放弃其传统信念于,与对军事联盟和影响力范围的依赖,这样的想法对乔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rlin)没什么吸引力,而事实上,丘吉尔对此也并不有特别感动。只有罗斯福,其一直为威尔逊(Wilson)政府成员之一,真诚地相信,以国际性组织作为争执之仲裁者以及和平的保护者,而由民主流程所治理的世界有实践之可能。

For further reading: James McGregor Burns, Roosevelt: The Soldier of Freedom (1970); Gaddis Smith, American Diplomacy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1964); and Robert Divine, Roosevelt and World War II (1969).


大西洋宪章 (THE ATLANTIC CHARTER)

亚美利坚众合国总统,以及代表其于英国的女王政府之首相丘吉尔(Churchill)先生会晤,认为 为公布于其各自国家之国家政策,以其认为为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所有为主之特定共同原则,是正确的做法。
第一点,他们的国家不寻求扩张,疆域性或是其它性质;
第二点,他们希望看到没有任何国土上的改变,其并非依据相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愿;
第三点,他们尊重所有人民选择于其治理下生活之政府型式的权利;并且他们希望能看到被迫失去最高权利与自治的人能再度拥有他们;
第四点,他们将如对待其现有义务一般,努力使促使所有邦国,无论大小、胜败,得以享用世界之贸易及原料之取得,以平等的条件,因其经济富足对此有所需求;
第五点,他们希望能够团结所有的国家,一起合作于经济领域上,为全体人类,以得到改善的劳工标准、经济进步与社会防御为目标;
第六点,在纳粹暴政的最终毁灭之后,他们希望能看到已建立的和平,其将提供所有国家,于其国界内所有的营生,且其将提供保证,于所有土地上的所有人民皆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第七点,这样的和平应使所有人横渡大海而无所阻碍;
第八点,他们相信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为实际或心灵上的理由,必须一起放弃对武力的使用。因为未来的和平不能予以维持,若土地、海洋,或天空的武力持续由威胁或可能威胁,侵略其边疆的国家所使用,他们相信,在更广泛与持久的一般防御系统之建立前,此等国家的解除武力是基本的。他们相同的会协助并促成所有其它实际办法,其将卸除爱好和平的人民肩上沉重的武力压力。

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S. Churchill)
 

Source: Samuel Rosenman, ed., Public Papers and Addresses of Franklin D. Roosevelt, vol.10 (1938-1950), 314.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