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考
__________
 
  美国国务卿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全文)

美国国务院
发言人办公室
(中国北京)
2001年7月30日
即时发布

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
美国国务卿科林·L·鲍威尔
中国北京
2001年7月28日

问ˇ国务卿先生ˇ首先欢迎你来到中国。

鲍威尔国务卿ˇ非常感谢。

问ˇ布什的总统任期ˇ在已经有半年了ˇ中-美关系出ˇ了一些起伏ˇ甚至还出ˇ了一些挫折。当很多中国人看到美国政府在一系列事件中对中国好ˇ采取了更具对抗性的方式时ˇ他们感到有些不解。这是数百万中国人的一个很大的疑问。美国政府对我们的关系到底怎么ˇˇ或者说ˇ美国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关系ˇ

鲍威尔国务卿ˇ我们希望友好的关系。我今天ˇ要ˇ中国人民表达的是ˇ我们希望同中国人民友好。ˇ你说的ˇ我们这届政府就职六个月来ˇ出ˇ了一些起伏ˇ但总的来说ˇ我认为我们ˇ在正在ˇ积极的方ˇ前进。我的访问就是一个例证ˇ布什总统也非常希望在今年秋天访问中国。我ˇ我希望ˇ中国人民说的是ˇ我把中国看成一个正处在转型期的非常重要的国家。我们希望对这一转型提供帮助。

我们有非常、非常重要的共同利益 ˇ 经济利益和贸易利益。将会有存在分歧的领域ˇ我们也将在一些领域中说一些中国可能不太愿意听的话ˇ但这总是在努力同中国建立强有力关系和欢迎中国加入国际社会的背景之下ˇ其中包括国际经济社会、国际法治社会以及国际准则和人权社会。

我们对中国近几年取得如此长足的进步非常、非常佩服。我们把中国看成朋友ˇ而不是敌人。但我认为ˇ中国和美国这样成熟的、历史悠久和政治体制不同的国家ˇ是会经历起伏的。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些起伏中不断努力ˇ始终让这种关系ˇ前、ˇ上发展。

问ˇ你来主要是为布什总统的来访做准备ˇˇ在你能告诉我们哪些有关这次访问的情况ˇ

鲍威尔国务卿ˇ关于总统的访问ˇ

问ˇ对。

鲍威尔国务卿ˇ他非常期待出席上海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ˇ然后从那里去北京。我认为他希望同江泽民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建立私人关系。布什总统非常ˇ信同其他领导人见面和面对面交谈的作用ˇ他希望表达美国的友谊和美国的态度ˇ那就是ˇ"让我们看看能否用共同的努力解决我们之间的问题ˇ让我们总是尽我们所能来改善两国关系"。所以他对访问中国感到兴奋。他非常、非常期待访问中国。

问ˇ在你离开华盛顿之前ˇ他对你说什么了吗ˇ

鲍威尔国务卿ˇ他让我在我同中国领导人的谈话中一定转达我刚才说的那些话ˇ华盛顿不持对抗心态。我们为什么要有对抗心态ˇ我们是中国最好的贸易夥伴之一。你们的产品的百分之四十出口到美国。美国ˇ费者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来自中国的产品过日子。这些产品价格合理。美国工商业在中国投资。这是一个积极和发展性的关系的基础ˇ不是对抗性的关系的基础。

我们存在一些困难问题的领域涉及人权ˇ总统将对此持坦诚的态度ˇ我们也确实对扩散问题有所担心。但这不是我们的关系仅有的基础。这些是我们正在通过讨论解决的问题。

问ˇ但双边关系定义在在这里似乎有点模糊不清。例如ˇ在我看来布什总统没怎么贯彻我们两国政府几年前确定的战略夥伴关系。但与此同时ˇ我们注意到在你访华前夕ˇ你曾说美国不ˇ把中国看成敌人。因此ˇ鲍威尔先生ˇ在"夥伴"和"敌人"之间ˇ如果我能问一下的话ˇ你ˇ选择哪一个ˇ

鲍威尔国务卿ˇ两个都不。因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太复杂了ˇ它由众多的部份组成ˇ试图用一个词来形容它是不合适的。这是一种复杂的关系ˇ但这种关系将越来越多地基于友谊、基于信任、基于合作、基于共同解决问题、基于在出ˇ分歧时坦诚ˇ待、并鼓励中国领导人更加全面地加入世界国际体制并遵守世界人权法的准则。过去有些人把它称为夥伴关系ˇ我甚至有时还把它称为战略对手ˇ但这不是指我们是敌人ˇ而是指我们有存在异议和分歧的领域ˇ我们在某些问题上有竞争。

问ˇ是的ˇ但对很多中国人来说ˇ对手有某种对立甚至对抗的意思ˇ而与此同时ˇ很多人ˇ信这样两个国家间的合作是非常、非常根本的ˇ而且极其重要。

鲍威尔国务卿ˇ合作是一个好词。当我们合作促进贸易时ˇ对我们双方都有利。当我们在这个地区合作鼓励区域稳定以使人们能进行贸易ˇ不用担心冲突时ˇ当我们合作看待一些更加困难的问题ˇ如台湾和我们的一个中国政策ˇ而且我们对我们所谈的问题有共同理解时ˇ我们就能本着友谊的精神ˇ前发展。

但我们ˇ在应当在这里说明ˇ从美国的角度来看ˇ我们不需要敌人ˇ我们不寻找敌人ˇ我们不希望树敌。美国是一个和平的国家ˇ希望与世界其它任何ˇ与我们保持和平的国家和平ˇ处。我们ˇ在同中国有和平的关系。我们希望尽我们一切所能加强友好和平关系的基础ˇ并且合作。

问ˇ正如你提到的ˇ美国是一个和平国度ˇ美国人民热爱和平。我认为中国人民也是一样。

鲍威尔国务卿ˇ我同意。

问ˇ当中国人民谈论中国的双边关系和中-美关系时ˇ很多人ˇ信中国对我们两国的关系给予了很大的重视。但也还是有一些疑惑或疑问ˇ中国人的感觉是ˇ为什么美国总有一些人一贯无视中国所取得的进展ˇ如在经济发展、文化ˇ甚至在人权方面。我们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损害我们的双边关系。因此ˇ人们会说ˇ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在有些问题上一致ˇ在其它问题上不一致。

鲍威尔国务卿ˇ在我们这样的民主体系中ˇ总会有不同观点ˇ在我们这样一个非常、非常多元化的政治体系中ˇ总会有不同观点。但有些问题我们能达成共识。正如我前面说过的ˇ我们看到中国在过去的20年里ˇ在经济方面ˇ然有巨大转变ˇ这种转变给你们带来了你们有幸得到的巨大成功。

我们当然注意到ˇ以国际标准衡量ˇ中国的人权状况有所变化ˇ我知道这应该极大地归功于中国人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指出我们ˇ信根据国际标准ˇ你们应在一些领域继续前进的方面ˇ在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人士和以不同的方式奉行他们的信仰的人士 ˇ 根据国际准则对待他们方面。所以ˇ我们是注意到了已经发生的所有那些非常、非常积极的变化。

但作为你们的朋友ˇ作为希望看到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的人 ˇ 我不试图遏制中国 ˇ我们认为我们需要指出应得到改进的方面ˇ这些方面包括法治、建立同国际法ˇ关的标准ˇ以及努力在 ˇ 我必须说 ˇ 宗教自由和各种人权方面满足国际社会要求达到的标准。

问ˇ我个人认为也许我们需要更多的对话ˇ与此同时ˇ如果美国总对中国指指点点并发号施令ˇ普通中国人可能会觉得不舒服。

鲍威尔国务卿ˇ我们不ˇ指着中国要求它必须按我们的方式行事。我们认为遵守一些国际准则对中国有利。我们ˇ信中国应当这么做ˇ不是因为我们要对中国指指点点ˇ而是因为我们ˇ信完全按国际社会的准则行事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有利。我们对我们自己也指指点点。

美国是一个有过多年人权问题的国家。我就是个最好的例子。40年以前ˇ作为一个黑人ˇ成为国务卿对我来说是做梦都ˇ不到的ˇ但ˇ在我是国务卿。因此ˇ我们改变了ˇ因为我们的人民做出决定ˇ如果我们忠实于我们所ˇ信的价值观ˇ就必须让它适用于所有美国人。我们认为这些是国际准则ˇ是更崇高的准则。我们认为这将对中国人民有利ˇ而不是我们试图ˇ中国人民说教。我希望中国人民将看到ˇ我们有时推动各种这样的问题不是为了进行批评或惩罚ˇ而是为了鼓励中国ˇ我们ˇ信是有益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方ˇ发展。

问ˇ我认为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更多的对话。也许今天的讨论将有助于这一长期进程。

鲍威尔国务卿ˇ还有我将同你们的领导人进行的讨论ˇ我们将讨论人权和我们在双方之间重新开始人权对话的机会。

问ˇ国务卿先生ˇ中国希望同美国建立建设性的合作关系ˇ我们也非常重视自尼克松总统于70年代初访华以来ˇ美国和中国签定并一直存在于两国之间的一系列公报。1998年ˇ美国政府以所谓的"三不"重申了对台湾的立场。因此我的问题是ˇ你能否明确地告诉我们ˇ这个立场是否有变化ˇ

鲍威尔国务卿ˇ美国布什政府的立场是ˇ我们ˇ信台湾关系法及三个公报是我们同中国的关系的基础ˇ也是一个足以让我们积极地ˇ前发展的良好基础。

问ˇ转到一些全球性问题ˇ我们知道有些专家和分析人士说ˇ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京都议定书、反弹道导弹条约ˇ导弹防御系统等有些问题上变得比较僵硬。我的问题是ˇ美国政府是怎样看待今天的世界的ˇ

鲍威尔国务卿ˇ我们把今天的世界看作是从经济和政治上都日益紧密关联的世界。我们没有在退缩到自己的国界之内ˇ我们没有ˇ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在变得单边化。我们继续是北约、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活跃成员。我们有活跃的联盟关系ˇ我们是一个在太平洋有部署、在欧洲有部署的国家ˇ所以ˇ我们不是在退缩ˇ我们没有朝单边主义发展。同时ˇ在ˇ京都议定书这样的问题上ˇ我们不认为遵循这样的议定书或者批准这样的议定书符合美国的最佳利益ˇ而且ˇ坦率地说ˇ也不符合世界的最佳利益ˇ因为我们并不认为京都议定书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正确办法ˇ我们认为我们应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采取ˇ应立场ˇ尽管这样做看上去我们似乎是在自我孤立。

如果你ˇ信自己的立场ˇ你就应该表达这一立场ˇ即使你会因为与大多数其它国家的ˇ法ˇ斥而受到批评。这是我们的政治制度赋予我们的角色之一。我们具有的特徵使在我们作出这种判断的时候引起很大注意ˇ因为有人说美国要ˇ推行单边政策ˇ而这不是事实。但是ˇ在我们的利益不同于其它国家利益的情况下ˇ我认为我们将其表示出来并努力阐明自己的观点是很重要的。

在导弹防御问题上也是如此。这不仅仅是导弹防御问题。我们对世界的观察使我们认识到ˇ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世界ˇ冷战时代已经过去ˇ如今已经不再需要这么大量针对彼此的核武器。所以ˇ我们ˇ同俄国人合作以减少各自国家核武库里所拥有的战略进攻武器的数量ˇ同时ˇ我们还注意到存在着其它危ˇˇ这种危ˇ来自那些出于自身原因而开始发展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及其运载导弹的国家。我们认为发展针对这些武器的防御系统是明智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实施导弹防御计划的原因ˇ但是ˇ这一计划受到那ˇ已有30年历史的条约ˇ也就是1972年反弹道导弹条约的约束。所以ˇ我们正在同俄国人磋商ˇ摆脱这ˇ条约的束缚ˇ以便发展能稳定局势、对应这些新威胁的导弹防御系统。

问ˇ但是ˇ有些人觉得这样做ˇ美国人ˇ就说是美国吧ˇ好ˇ是在幻ˇ有一个其实也许并不那么近在眼前的敌人。而另一方面ˇ废除1972年协议对全球军备控制形势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鲍威尔国务卿ˇ我们并不认为会这样。我们认为1972年条约是另一个时代的产物ˇ当时我们ˇ努力制止战略进攻武器的增加ˇ但是ˇ战略武器已经停止增长。ˇ在这类武器的数量正在ˇˇ反方ˇ变化ˇ正如普京总统和布什总统一星期以前刚在热那亚讨论过的那样ˇ这个数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ˇ 我们拥有的进攻性武器的数量。但是ˇ这类武器的减少并不是因为反导条约的存在ˇ而是因为ˇ在不再需要那么大的数量了。所以反导条约适用于另一个时代ˇ适用于如今已不复存在的另一种政治环境。我们不应该利用这ˇ条约来阻碍跟弹道防御问题有关的合情理的行动。我认为ˇ我们将能使俄罗斯领导人ˇ信ˇ我也希望能使中国领导人ˇ信ˇ我们的导弹防御计划不对他们的核威慑力量构成威胁。

问ˇ你会同中国领导人讨论这个问题吗ˇ

鲍威尔国务卿ˇ我ˇ信在我同他们的讨论过程中一定会谈到这个议题。

问ˇ国务卿先生ˇ我这里有一件小礼物ˇ或者说一个小秘密。我不是送给你ˇ它是你的自传ˇ《我的美国历程》。这是中文翻译本。我觉得这本书对我来说太贵了一些ˇ差不多30元人民币。我在这本书里读到你的经历。我觉得你在书里ˇ说的是ˇ对于一个军人、一名士兵来说ˇ战争并不是终极使命ˇ和平才是。因此ˇ我要问的问题是ˇ对于你这样一位服役30多年的人来说ˇ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ˇ 军人与和平之间的关系什么ˇ你能不能给我非常简单地谈一谈ˇ

鲍威尔国务卿ˇ我不认为任何神智健全的军人ˇ看到战争ˇ因为军人知道战争的后果ˇ知道战争所带来的破坏ˇ战争夺去的生命。因此ˇ美国军队的理念是ˇ为保卫和平和避免战争而保持强大。如果别无选择而不得不打仗ˇ那就速战速决ˇ以尽量减少伤亡ˇ避免引起更大的、不必要的破坏。军人真正谋求的是和平。ˇ在我正在谋求和平ˇ穿的不是军装ˇ而是西装ˇ但是其理念是一样的ˇ我在努力运用我在军队里学到的一切有关领导艺术和管理的知识和我作为一名军人在世界各地的经历、在我当国家安全助理的经历中学到的一切ˇ我在利用这一切来帮我做谋求和平的国务卿。

问ˇ这使你改变了你的人生哲学和你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吗ˇ

鲍威尔国务卿ˇ没有。我一直是以同样的方式来看世界和人生的ˇ即寻求和平、寻求朋友、寻求希望ˇ努力尽我所能ˇ尽我国所能来帮助世界上还在受苦的人 ˇ 吃不饱、遭受疾病之苦、头上无片瓦的人。美国是地球上最慷慨的国家之一。正如我刚才说过的那样ˇ美国不需要敌人。为什么ˇ因为我们是强大的。我们不需要敌人ˇ我们不ˇ树敌ˇ我们希望帮助人。我们希望帮助中国ˇ我们希望帮助中国利用21世纪的信息技术世界ˇ利用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与我们进行贸易ˇ让美国产品到这里来ˇ让中国产品到美国去。让我们分ˇ彼此的文化和价值观ˇ不是为了战胜对方ˇ而是在ˇ互尊重的气氛中这样做。

我们理解法制和人权的重要性。我们前面有着一个光明的前途ˇ如果人们ˇ我、ˇ你们的领导人、ˇ布什总统和所有其他领导人一样通过合作而不是对抗很好利用这种机会的话。因此ˇ回到你最初的问题ˇ答案是友谊、合作、协调、和睦ˇ处、找到我们有共同利益和共同努力的领域以及我们有分歧的地方。让我们讨论这些分歧ˇ使它们成为共同的利益。

问ˇ在这本书的后半部份ˇ我读到你对科林·鲍威尔原则的评价ˇ你有13条原则。我发ˇ原则一和原则二很有意思。原则一说ˇ"事情不ˇˇ的那么糟ˇ第二天早晨就会ˇ得好一些。" 规则二说ˇ"发火ˇ然后忘掉它。" 我觉得这倒很ˇ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我们生完气就好了。你同意吗ˇ

鲍威尔国务卿ˇ同意。造成问题的事情会时时发生。出了问题就需要解决。因此ˇ当发生了ˇ侦察机事件这样的事情ˇ这不是件愉快的事情ˇ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的被炸也不是件愉快的事情ˇ没有人希望发生这件事ˇ没有人希望发生飞机事件。但是两次事情都发生了ˇ使人沉痛。它使你们痛苦ˇ它令我们这方面非常、非常难受。但是我们不能让这样的事件伤害我们的整个关系。我们必须彻底面对它们、解决它们ˇ然后让它们成为历史ˇ也就是我们能够发火ˇ然后让它过去ˇ使我们能够把关系推进到我所说的那种性质。

问ˇ国务卿先生ˇ我在这本书里发ˇˇ你第一次来中国是在差不多30年前ˇ在70年代初期ˇ那是很久以前了。你ˇ在作为国务卿来到这里。你认为你对中国有一个很好的、全面的认识吗ˇ中国最终有了如此巨大的发展ˇ过去20年或30年里中国发生了那么多巨大的变化。

鲍威尔国务卿ˇ自从我上次访问以来的将近30年里ˇ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那时是第一次到中国。我也在1983年访问过中国。即使在那时ˇ人们也可以开始看到发生的变化ˇ但是绝不ˇ1983年到2001年之间所发生的变化。我对中国人民、中国领导表ˇ出的能量和甘愿冒ˇ的精神以及甘愿抛弃行不通、对中国人民无益的行事程序和方法ˇ步入新世界的精神ˇ表示祝贺。我期待ˇ随着你们的领导人接应21世纪的挑战ˇ这一变革将继续下去。你们可以ˇ信ˇ在我们两国共同ˇ前迈进的过程中ˇ美国随时准备与中国领导人合作和共同努力。

问ˇ国务卿先生ˇ多谢你。很高兴能请你到这里来。

鲍威尔国务卿ˇ多谢。

(全文完)

2001年7月30日发布

 

 

 

* * * * * *

订阅〈美国参考电子稿件〉ˇ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收到答复后请回函确认ˇ在电子邮件正文内注明 OK 即可。
( 订阅说明ˇ见〈美国参考〉网页ˇ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


美国国务院
国际信息局
http://usinfo.state.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