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文化与国民性ˇ从历史谈起 

对美国读者来说ˇ第一章敍述的充满在那四个人中的个人主义ˇ乍一看似乎与文化传统并无关联ˇ而只是一般的就事论事。然而当我们深入观察ˇ就会发ˇ这四个人物之间有着微妙的差异。就连他们每个人自己的语汇ˇ也不无矛盾。以布赖恩ˇ帕尔默爲例。他曾一心ˇ身于个人事业的成功ˇ爲此目的不惜牺牲一切。后来ˇ他逐渐珍惜别的东西ˇ如听古典音乐、读书、注重人际关系、ˇ受眼前的生活乐趣等ˇ而把对事业的全部ˇ身抛在了脑后。这两种方式都具有个人主义色彩ˇ但却植根于迥异的传统ˇ并具有不问的涵义。我们可以把前一种方式称爲“功利型个人主义”ˇ把后一种方式称爲“表ˇ型个人主义”。乔ˇ戈曼和韦恩ˇ鲍尔在他们的个人主义里面揉进了公民责任方面的内容。玛格丽特ˇ奥尔德姆则把帕尔默式的个人主义表述得更爲明确。

这些差异是历史造成的ˇ只是这四个人并未充分意识到而已。在我们这个一切ˇ前看的社会里ˇ人们一般只顾瞻前而无意顾后ˇ并往往把个人之间的差异看作主要是眼前利害冲突的産物。然而ˇ即便在我们探讨未来的时候ˇ我们的文化传统ˇ我们传统中的几条主要ˇ索ˇ仍然无时不在地施加着影ˇ。如果意识到这一事实ˇ我们的讨论或许就更加切题。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ˇˇ它所特有的ˇ征、理ˇ和情感方式ˇˇ只要是活的东西ˇ就必然对该民族成员共同命运的意义産生影ˇ。(1)文化ˇ 是文化参与者对自己利害攸关的事物进行激烈思辨的总和ˇ美国文化自不例外。建国伊始ˇ一些美国人就把建立一个符合古老《圣经》宗旨的公正、友爱的社会ˇ看作美利坚民族的立国之道。另一些美国人则以共和国公民制度和公民参政的理ˇ爲依据ˇ努力塑造美利坚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法律。还有一些人则极力煽起命定扩张论和民族辉煌论的梦ˇ。而自由即进取精神、自由就是爲个人聚富谋权的权力的观念ˇ历来就有它的信奉者ˇ甚至不乏狂热之徒。我们在第一章里看到的成功、自由和公正三个主题ˇ都可以在《圣经》宗教ˇ译注ˇ《圣经》宗教(biblical religion)指的是侍奉《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ˇ信仰上帝的宗教。在美国ˇ殖民地时代清教徒占主导ˇ 十八世纪新教徒各派人数大增ˇ十九世纪ˇ大批天主教徒和犹太教徒移民进入美国。这些都属《圣经》宗教的范围。参见本书第九章。ˇ、共和主义和ˇ代个人主义这三条文化主ˇ中找到渊源ˇ但这三个主题在每条传统ˇ索内産生的意义却是不同的。只要探索尚存ˇ激战依旧ˇ美国文化就能保持它的生机。

 

《圣经》宗教和共和主义ˇ索


历史学家大多认爲ˇ《圣经》宗教无论在殖民地开拓时期的美国文化还是在当代美国文化中ˇ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美国试验”这种宗教“出发点”ˇ强调得最甚者莫过于托克维尔。他断言说ˇ“我可以从登陆的第一个清教徒身上看到整个美利坚的命运。”既然我们已从个人入手介绍了当代美国文化的一些方面ˇ则不妨也从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入手ˇ去探寻美国文化的早期ˇ索。

约翰ˇ温思罗普(1588ˇ1649)ˇ是登上美洲大陆的“第一批清教徒”中的一个ˇ也是科顿ˇ马瑟、托克维尔、Pˇ米勒(2)等美国文化评论家视爲代表美国文化发苗期的一个典型人物。早在英国移民离开英格兰之前ˇ 他就被选任爲马萨诸塞湾殖民地首任总督。他当时四十出头ˇ出身高贵ˇ教养良好ˇ笃信宗教ˇ决心与志同道合的教友一起ˇ在蛮荒旷野上开创新的生活。1630年ˇ他在塞勒姆港弃舟登岸之际ˇ在船上宣读了一篇题爲“基督仁爱之楷模”的布道书ˇ描述了他和他的清教徒同道们旨在创建的“一座依山傍岭的城市”的图景。他下面这番话至今仍是认识美国初民生活的一面镜子ˇ“吾辈务须互悦互爱ˇ爲他人设身处地ˇ有愉同欢ˇ有哀共举ˇ同劳作ˇ共患难ˇ视他人爲手足ˇ待全民如一体。”这些清教徒对物质繁荣并非不感兴趣ˇ而一但品丰物裕ˇ又不禁把它误解爲上帝圣顔大悦的征ˇ。但他们衡量成功的基本尺度不是物质财富ˇ而是创建一个ˇ有真正的道德和精神生活的社会共同体。在他担任总督的十二期任内ˇ温思罗普这个当时的富翁ˇ爲全州的福利呕心沥血ˇ全力以赴ˇ还经常自己解囊资助公共事业。垂暮之年ˇ他田园荒废ˇ几近破産ˇ不得不辞官而去。十七世纪的清教徒移民社会ˇ可以被视爲在美国建立乌托邦式的社会共同体的多次尝试中的最初尝试。虽然美国社会流弊甚多ˇ但这些尝试给“美国试验”打上了永不磨灭的乌托邦的印记(3)

对温思罗普来说ˇ成功即明确意味着建立起某种道德社会体ˇ而这种观念在今天大多数美国人心目中早已淡漠了。同样ˇ他的自由观也不同于我们的自由观。他谴责那种他称之爲“原始自由”的东西ˇ即那种不分善恶、爲所欲爲的自由。他认爲ˇ真正的自由ˇˇ即他所说的“有关上帝和人的誓约关系的”“道德的”自由ˇˇ是一种“唯善良、唯公正、唯诚实”而行的自由。他说ˇ“这种自由ˇ必须用苦难来灌溉ˇ用生命来捍卫。”(4)侵犯这一自由的任何权威都不是真正的权威ˇ必须加以抵制。在这个问题上ˇ温思罗普给自由的核心思ˇ增加了一层伦理内容ˇ这也是美国传统中其它一些ˇ索所没有认识到的。

同理ˇ温思罗普视公平爲一ˇ实质性大于程序性的原则。科顿ˇ马瑟对温思罗普的理论方式作了这样的描述ˇ“他的确是位深得治国书之精微的总督ˇ这本‘书’虽以治国术告天下ˇ却拢共不过三页ˇ每页上都只写着一个词ˇ这个词就是‘仁厚’。”有年冬天ˇ又长又冷ˇ别人告诉他说ˇ有个穷邻居偷了他家的柴火。温思罗普就把那人叫来ˇ对他说ˇ考虑到今年冬天特别冷ˇ他又有这个需要ˇ所以特许他以后自己每日去温思罗普家的柴堆上取柴ˇ挨过严冬。后来温思罗普对朋友说ˇ他就这样有效地治愈了那个人的偷窃行爲(5)

马萨诸塞的自由民人士并不总是能够体谅温思罗普力行仁厚的苦心的ˇ因爲这样做ˇ得只有总督的意愿ˇ而无法律的依据。结果他在选举中落选ˇ安安静静地做了几年小官ˇ然后又被推选当了总督。要是地处边界的那些小头头被贬了职ˇ恐怕就不会都这麽老实了。温思罗普信奉仁厚爲主的实质性公正(即便带有个人主观色彩)ˇ同时也适当接受自治体系的程序性原则ˇ以ˇ制个人偏见(6)。 即便温思罗普不ˇ托克维尔所说的等于美利坚民族的“整个命运”ˇ但我们民族传统中某些极其重要的东西无疑是从他和他的清教徒同道那里承继下来的。

美利坚合衆国创业的一代ˇ涌ˇ出一大批难以尽书的共和主义传统的典范人物。乔治ˇ华盛顿在他同时代人眼里ˇ简直就ˇ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某个人物。虽然他宁愿守在自己庄园里过安静生活ˇ但还是ˇ应了国家的召唤ˇ担任了革命军总司令ˇ后来又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马萨堵塞的约翰ˇ亚当斯ˇ一个清教徒的后裔ˇ哈佛毕业后即以一个年轻律师的聪明才智ˇ身公务ˇ用ˇ法捍卫移民同胞的合法权利ˇ后来又投身了革命。托马斯ˇ杰斐逊(1743一1826)作爲《独立宣言》的作者和人民事业的领袖ˇ更是共和主义思ˇ的杰出代表。

杰斐逊出身子西维吉尼亚种植园主阶级。(7)他从威廉ˇ 玛丽学院毕业后ˇ很早便积极投身到维吉尼亚殖民地的政治活动中去了。33岁时起草《独立宣言》ˇ“人人生而平等”成了表达他毕生致力于平等事业的不朽名言。杰斐逊并不认爲人在各个方面都是平等的。他所说的平等本质上是指政治平等。他认爲没有人生下来就背负着任人坐骑的鞍套。因此ˇ 无论他在解放奴隶的具体问题上做过多少妥协ˇ但在原则上他是坚决反对奴隶制的(8)

虽然杰斐逊认爲平等是适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的普遍原则ˇ但他是一个真正的共和主义传统的追循者ˇ因爲他认爲平等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ˇ在实ˇ了难能可贵的必要条件之后ˇ在政治上才是有效的。政治平等只有在公民实际参与的共和政体中才能真正实ˇ。他说ˇ“偏离公民直接的、持续的控制越远ˇ政府的共和主义成分就越少”。的确ˇ一个全体参与、ˇ对平等的自治社会的理ˇˇ是杰斐逊一生奋斗的指南。在同欧洲作了比较之后ˇ他认爲他的这种思ˇ在美国是能够实ˇ的。这主要因爲美国人ˇ至少是美国白人并未分化成少数豪门贵族和广大赤贫群衆。杰斐逊的理ˇ人物是既能各自谋生又能参与公共生活的独立自主的农人。他极其担心城市和制造业ˇ伯它们会造成巨大的阶级不平等ˇ腐蚀ˇ个自由民族的道德(9)

后来他看到ˇ如果一个民族不ˇ失去它自身的自由ˇ就必须发展制造业。但与此同时ˇ他比以前更加执着地强调公民参与的原则。他建议把ˇ再分爲选区ˇ每区大致由100个公民组成。一个选区就是一个“小共和国”ˇ每个公民都是“公共事务活跃的管理人ˇ亲自行使大部分权力ˇ履行大部分义务ˇ虽是从属性的ˇ但非常重要ˇ而且也是每个公民力所能及的。”(10)?这些小共和国的存在ˇ有助于维护大共和国的机体健康。在这种社会里ˇ杰斐逊“爱邻人如同自己ˇ爱国家胜于自己”的训谕ˇ就能对公民産生直接的意义。但杰斐逊又担心ˇ“我们的统治者会腐化变质ˇ我们的人民会变得漠不关心”。他说ˇ如果人们“在挣钱的唯一机能中”忘记了自身ˇ那麽共和国的前景就是暗淡的ˇ暴政就ˇ去不远了。(11)?杰斐逊同温思罗普一样ˇ离任时一贫如洗ˇ光景大不如前ˇ晚年甚至面临破産的威胁。

杰斐逊的自由观并不ˇ温思罗普那样同实质性道德紧密ˇ连。确切说ˇ杰斐逊的自由要义第一条宗教的自由ˇ目的就在于不让温思罗普那样的人ˇ有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的法律权力。总的来说ˇ杰斐逊主张不受国家武断行爲侵害的人身自由和不受任何形成检查的新闻自由。同时他认爲ˇ自由的最坚强的堡垒ˇ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积极参与治理国家。对那种爲所欲爲的形式自由观ˇˇ如一心只顾赚钱ˇˇ杰斐逊和温思罗普一样ˇ也是感到厌恶的ˇ无论形式自由对他们两人的虽要程度如何ˇ自由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下才能産生真正的意义。失去了这点ˇ杰斐逊认爲很快也就失去了自由本身ˇ最后必然招致暴政(12)

杰斐逊在首次就职演说中历数了他的主要治国原则ˇ第一条就是ˇ“人人得以ˇ受平等而严格的公正ˇ而不论其宗教或政治地位及信仰如何。”他一方面确信美国法律制度的程序公正性ˇ同时也不忘另一种凌驾于人类正义之上并对人类正义进行裁判的公正法则ˇ“自然的法则和自然的上帝的法则”。当杰斐逊ˇ到奴隶制仍然存在的时候ˇ他写道ˇ“我一ˇ到上帝是公正的ˇ就不禁爲我的国家颤栗ˇ上帝的审判是不可能永远沈睡不醒的。”一个正在爲自己的自由而战的民族同时奴役着另一个民族ˇ这种深刻的矛盾并没有逃过杰斐逊的眼睛ˇ只要这个矛盾不解决ˇ杰斐逊就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了忧虑(13)

 

个人功利主义和个人表ˇ主义

班哲明ˇ富兰克林(1706ˇ1790)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内外人士看作是美国人的典型。虽然家ˇ波士顿的清教主义并不令他感到自在ˇ但富兰克林还是从恰好与他同爲二十二岁的科顿ˇ马瑟那里学到了清教教规的大量实际用途。作爲美利坚共和制的创始人之一ˇ富兰克林常常表ˇ出他的共和主义信念。然而ˇ最初让富兰克林名扬天下的东西ˇ既不是他似信非信、若即若离、与其说信其终极真理ˇ不如说信其社会效用的基督教思ˇˇ也不是他倒有几分真情的共和主义ˇ而是他一个穷孩子走上发迹之路的ˇ身说法。富兰克林的不灭印记ˇ深深刻在他那本敍述自己如何取得社会成功的《自传》里ˇ刻在他编写的那套教导别人走上成功之路的《穷理查德》年鉴的警句格言里。

富兰克林是一个肥皂和蜡烛工匠的儿子ˇ他不ˇ亚当斯ˇ也不ˇ杰斐逊ˇ付不起大学的学费ˇ只好走自学的道路。爲了学得一门ˇ样的手艺ˇ他曾随兄长做印刷工ˇ并由此开始了他坎坷的一生。《自传》的读者对此早已熟知ˇ这里不再赘言。简而言之ˇ富兰克林42岁时便已成了费城有名的印刷商和出版商。家资既足ˇ他便放弃了对生意的日常管理ˇ把自已有生之年的精力全部ˇ给了他所热衷的政治、慈善和科学事业。

富兰克林年轻时深受约翰ˇ班扬的《天路历程》的影ˇˇ他的《自传》可以说是《天路历程》的世俗翻版。《自传》塑造了一个穷苦孩子凭俗自己辛勤劳动和精心筹划ˇ最终获得成功的原型故事。其中最著名ˇ也最能说明问题的一节ˇ是富兰克林记述他如何通过编写一本“小书”ˇ来实ˇ自己充满德行的生活。他把每一种美德都记在一张纸上ˇ每有进步ˇ就流水帐似地对号入座记上一笔。十二个原自古典基督教的美德ˇ在他笔下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ˇ渐渐朝着功利主义的方ˇ发展。如“贞洁”ˇ就被他或多或少加上了新义ˇ“房事宜少ˇ非爲健康和繁衍计不可用ˇ爲无聊计不可用ˇ爲意志薄弱故不可用ˇ毁自身或他人安宁名誉者不可用。(14)”?

《穷理查德》年鉴中的警句格言影ˇ比《自传》来得更大ˇ实际上已经成爲美国人谋财致富的常识ˇ“睡得早ˇ起得早ˇ致富、聪明、身体好。 ”“自助者天助。”“机不可失ˇ时不再来”。“穷理查德有言ˇ懒汉睡觉你耕田ˇ秋后打得好苞米ˇ又吃又卖又赚钱。”总之ˇ富兰克林对十八世纪以及十八世纪以来许多美国人认爲是美国最重要的东西作了经典式的表述ˇ个人凭借进取精神获得成功的机会。富兰克林在对考虑移居美国的欧洲人提出告诫时把这一点说得十分明确ˇ“如果他们穷ˇ则必须先做仆人ˇ打短工ˇ如果他们头脑清醒、手脚勤快、生活节俭、则很快可居人之上ˇ在商界立足ˇ成家立业ˇ成爲受人尊敬的公民。”(15)

富兰克林对自由和公正的看法ˇ同他对成功的认识一脉ˇ承。1756年他在一篇捍卫宾夕法尼亚殖民地人民政权的文章里写道ˇ“本州岛岛人民一般诸爲中産状况ˇ且目前皆属同一层次ˇ主要是勤劳的农人、工匠和商人ˇ他们崇尚自由ˇ热爱自由ˇ就连他们当中最平庸的人ˇ也认爲自己拥有受到最伟大的人礼遇的权力。”(16)富兰克林和杰斐逊一样ˇ认爲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ˇ普通公民才有可能获得维护自己的权力、在法律面前ˇ受平等待遇的机会。但是ˇ许多深受富兰克林影ˇ的人ˇ一心扑在个人的自我发展上ˇ根本不把大于个人的社会放在眼里。十八世纪末ˇ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论调ˇ认爲在一个每个个人都强烈追求自身利益的社会里ˇ社会福利可以自行实ˇ。这是一种纯粹的功利型个人主义。尽管富兰克林本人并不ˇ信ˇ但他的形ˇ对人类生活的新的方式超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7)自富兰克林以来ˇ个人功利主义同基督ˇ犹太传统、共和主义传统一样ˇ成了美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分支。

至十九世纪中叶ˇ功利主义在美国大行其道ˇ终于引发了一系列反动。许多美国人ˇ包括妇女、牧师、诗人和作家ˇ开始感到一生算计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似乎有些问题。富兰克林严格的自我约束“美德”ˇ似乎根本没有爱情、人类情感和自我深层表ˇ的地位。被FˇOˇ马西森誉爲“美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代伟大作家纷纷起来ˇ以各种方式对这种个人主义的旧的形式进行抨击。(18)1855年ˇ赫尔曼ˇ恢尔维尔发表了《伊斯雷尔ˇ波特》ˇ用小说形式对富兰克林本人作了辛辣的讽刺。埃默森、梭罗和霍桑等人ˇ则把追求财富置之一旁ˇ主张培养深层的自我修养。但真正把“表ˇ型个人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的ˇ或许要数惠特曼了。

惠特曼(1819ˇ1892)同富兰克林一样ˇ也是工匠的儿子(他父亲是个木匠)。因爲穷进不了大学ˇ多靠自学ˇ后来成了印刷商ˇ当过新闻记者。但自此便和富兰克林“分道扬镳”了。惠特曼36岁那年发表了题爲《草叶集》的一扎小诗ˇ此后便倾注毕生精力ˇ在拮据的生活中一版再版地修改充实他的《草叶集》。《草叶集》的第一版第一首诗ˇ就是他后来恰如其分地改爲《我的颂歌》的那一首ˇ第一行开宗明义ˇ“我歌颂我自己。”富兰克林并非不ˇ歌颂自己ˇ只是他不ˇ把话说白就是了。到第四行ˇ富兰克林大概就绝难首肯了ˇ“我吟游天下ˇ寻觅我的灵魂。”(19)?

对于惠特曼ˇ成功几乎与物质利益无缘。一个阅历丰富的人生ˇ一个对各式各样的人开放心扉的人生ˇ一个纵情感官、放荡智慧、喜怒哀乐、无所羁绊的人生ˇ才是惠特曼眼中成功的人生。惠特曼的自我ˇ是在与他人ˇ与一定的地点ˇ与自然ˇ乃至与整个宇宙的关系中确立的自我。这种强烈而深沈感觉的自我ˇ是生命的真正源泉ˇ如在《通ˇ印度之路》中所表述的(20)ˇ

啊ˇ心灵的归程ˇ通ˇ思ˇ始原的路ˇ并非仅爲纵情山水ˇ而是要展开你ˇ清新的思绪ˇ如雏鹰试翅ˇ如花蕾迎春ˇ回到鸿蒙初啓的知识王国去。

啊ˇ 无冕无绊的心灵ˇ 我伴着你ˇ 你伴着我ˇ一起开始这环世的旅行ˇ放眼人事ˇ复归心灵ˇ回去吧ˇ回到理性的最早天国ˇ回到智慧的原始光明ˇ回到直觉的清白境地ˇ
再去创造美好的新生。

惠特曼的自由ˇ首先是不受任何传统习俗制约的表ˇ自我的自由。(21)

擡起脚ˇ放宽心ˇ我踏上坦荡的路ˇ
身强体健ˇ野鹤闲云ˇ世界在我面前展ˇˇ
长长的路ˇ褐色的路ˇ任我走遍天涯独行。

惠特曼对肉体生命包括性爱的大胆赞颂ˇ给十九世纪的美国人造成了强烈的冲击ˇ自此责难纷起ˇ掣肘重重ˇ但惠特曼并未因此放弃表ˇ的原则。他诗中朦胧地但明确无误地表ˇ出同性恋意识ˇ是他拒斥当时男性中心社会狭窄意识的另一种方式。

虽然惠特曼一生惊世骇俗ˇ但他身上仍然存在强烈的共和主义传统ˇ这一点在他的杂文集《民主的远景》(1871)和其它杂文中表ˇ得尤爲突出。(22)自主自立同时又能参与公共生活的农人和工匠ˇ不仅是杰斐逊和富兰克林的理ˇ人物ˇ同时也是惠特曼的理ˇ人物。因此ˇ可以把他们的公平观视爲一类。然而ˇ对惠特曼来说ˇ美国人独立性格的终极目的ˇ在于造就和表ˇ自我ˇ开拓自我广阔的社会特性和宇宙特性。

 

美国文化的早期分析

克雷夫科尔是法国移民ˇ1782年发表了他的《一个美国农人的来信》ˇ第一次把美国性格作爲一种明确的国民性加以探讨。他指出ˇ美国人具有比欧洲人大得多的个人进取精神和自立精神ˇ很少受社会地位和传统习俗的影ˇˇ从而爲以后的研究定下了基调。他描述了欧洲移民变成美国人的转化过程ˇ“从无到有ˇ白手起家ˇ从仆人变爲主人ˇ从某个专制王公的奴隶变成自由人ˇ拥有自己的土地ˇ得到社会的祝福!这是何等的巨变!由于这种巨变ˇ他就成了一个美国人。”(23)?

克雷夫科尔受十八世纪法国啓蒙运动哲学思ˇ家的影ˇˇ毫无困难地把典型的差国人评价爲一种“新人”、一种获得解放、思ˇ开明的个体ˇ自信地把自己的精力投ˇ环境ˇ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ˇ旨在ˇ环境索取一份安适的幸福。克雷夫科尔勾勒的这种典型个性ˇ十分接近啓蒙思ˇ所倡导的那种关心自己福利的理性个体的典范个性。无独有偶ˇ这种个性当时也得到了亚当ˇ斯密等政治经济学家的一再强调。克雷夫科尔写道ˇ“在美国ˇ个人勤奋的报偿和个人的劳动热情成正比ˇ美国人的劳动是建立在自然的即自我利益的基础之上的ˇ还有什麽东西比自我利益更有推动力呢ˇ”(24)?这种理性的、以自我利益爲动力的个人后来形成了所谓的经济人。在一个贸易活动行将作爲新的社会生活协调机制取代旧的等级观念和忠诚意识的竞争性市场环境下ˇ经济人找到了他最自然的生存条件。正如克雷夫科尔所说ˇ“我们大家都因爲一种无羁无绊的勤奋精神而充满活力ˇ因爲在这里ˇ人人都是爲了自己而劳动。”(25)?

ˇ然ˇ在我们提到的四个有代表性的美国人里ˇ只有班哲明ˇ富兰克林ˇˇ至少是传说中的富兰克林ˇ才是最接近克雷夫抖尔的美国性格典型的。实际上ˇ富兰克林在当时许多法国知识分子眼里ˇ不仅是一个理ˇ的美国人ˇ而且是一个理ˇ的哲学家ˇ富兰克林侨居巴黎期间ˇ一些法国知识分子甚至搞起富兰克林的个人崇拜来了。然而ˇ克雷夫科尔一味强调美国文化和美国性格的这一方面ˇ因而蒙蔽了他对其它方面的认识。他认爲美国的宗教正在按照啓蒙思ˇ认可的方ˇˇ逐渐蜕变成爲一个只谈宽恕、不问世事的空壳。克雷夫科尔没有认识到温思罗普所代表的美国传统ˇ读克雷夫科尔著作的人万万不会ˇ到1800年左右即将开始一系列宗教复兴运动。他也完全忽视了美国革命一代奠定的旗帜鲜明的共和主义政治文化。他没有看到许多同时代的美国人已经看到的东西ˇ即纯粹的经济人跟受传统等级制度束缚的人一样ˇ都不适合自治社会的需要。所幸另一位法国人托克维尔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访问美国ˇ提出了充分得多的看法。尽管如此ˇ克雷夫科尔关于美国社会和美国国民性的基本特征的看法ˇ长期以来産生了巨大影ˇˇ最近在刘易斯ˇ哈茨和丹尼尔ˇ布尔斯丁不断被人引用的著作中又再次出ˇ。(26)?

对托克维尔来说ˇ啓蒙时代的乐观主义又蒙上了法国大革命的阴影ˇ而早期政治经济学家的预言ˇ则在英国城镇工业的炼狱中得到了令人可怖的ˇ极体ˇ。托克维尔是作爲一个抱同情态度的观察者来到美国的ˇ他渴望能在第一个真正的ˇ代国家的头五十年中找到某些对精明谨慎却举棋不定的欧洲人有益的东西。他接触了共和主义的思ˇˇ又对宗教在人生中的地位有着深刻的敏感ˇ因而对这个崭新的社会表ˇ出了比克雷夫科尔透彻得多、全面得多的认识。

在《美国的民主》(全书分两部ˇ分别于1835年和1840年出版)一书中ˇ托克维尔试图揭示各地正在成形、而在美国最爲清晰的民主社会的性质。他最爲关心的是ˇ这些民主社会究竞能否维持自由的政治建制ˇ或者会蜕变成某种新的专制政体。他很赞赏克雷夫科尔强调的商业精神和企业精神ˇ同时又认爲这种精神对美国式自由的未来ˇ其影ˇ如何一时还看不清楚、值得深思。

托克维尔认爲ˇ虽然美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维持民主政体ˇ但法律的作用则超过了自然环境ˇ而道德习俗又超过了法律。(27)实际上ˇ他在书中一直强调ˇ美国人的道德习俗是他们建立和维护一个自由共和国的成功关键ˇ因此ˇ破坏美国人的道德习俗ˇ就必然会逐渐破坏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他对道德习俗一语的使用并不十分严谨ˇ有时说是“心灵的习性”ˇ有时又说是“形成思维习惯”的各种观念、意见和思ˇˇ或者“社会上人的总的道德和智慧倾ˇ。”(28)道德习俗不仅涉及有关宗教、政治参与和经济生活的各种思ˇ、观念ˇ而且也包括各种习惯行爲。

总之ˇ托克维尔跟克雷夫科尔不同ˇ他认识到持续不衰的宗教传统和共和传统即温思罗普和杰斐逊分别代表的传统在当时美国人的道德习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ˇ他也非常清晰地看到了班哲明ˇ富兰克林所代表的传统对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産生的巨大影ˇ。在描述这种影ˇ的时候ˇ他促进了一个新词语的流行。“个人主义”ˇ他写道ˇ“是新近造出来用以表达一种新观念的词语。”“我们的父辈只知道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比利己主义温和ˇ有条理ˇ但终极结果与利己主义基本一致ˇ“个人主义是一种冷静的、经过思考的情感ˇ它使每个公民孤立于自己的大衆同时代人ˇ缩进家庭和朋友的小圈子里ˇ人们有了这种按照自己的趣味组成的小社会ˇ便乐得让大社会去自己照顾自己”。(29)他写道ˇ随着民主的个人主义的发展ˇ“越来越多既不富裕也无力控制他人的人获得或拥有足以照顾好自己的需要的财富和知识。这些人既不欠任何人的任何东西ˇ也不指望得到任何人的任何东西。他们养成了孤立地看待自己的思维习惯ˇ并认爲自己的整个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结果ˇ这些人渐渐“忘了自己的祖先”ˇ也忘了自己的后代ˇ同时把自己与同代人隔离开来。“人人从头到尾必须依靠自己ˇ这就産生了闭锁在自己孤独的心灵里的危ˇ。”(30)?托克维尔所观察到的主要是富兰克林代表的功利型个人主义ˇ而对即将由惠特曼代表的表ˇ型个人主义却少有见解。

托克维尔认爲ˇ美国人的自我孤立倾ˇ是美国自由前景的不ˇ之兆。因爲恰恰是这种孤立总是受到专制主义的青睐。因此ˇ托克维尔特别注重那些可以把人们从孤立状况拉回到社会聚合的反ˇ趋势。埋头于个人的经济利益会ˇ弱人的公民意识。而参与公共事务ˇ则是ˇ除个人主义孤立状况有害后果的最好方法。“要求公民参与公共事务ˇ可以促使他们不光埋头于自己的私利ˇ时而把眼光也投ˇ自身以外的其它事务。”(31)?道德习俗的重要性就在于此。心理习惯、宗教实践和民主参与的习俗可以教育公民开阔眼界ˇ看到纯私人世界里所不能看到的事物。传统习俗的教育作用不能完全脱离自我利益ˇ但只有当自我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被超越之后ˇ它的教育目的才能实ˇ。

托克维尔认爲ˇ建立各种活跃的公民组织ˇ是美国民主的关链ˇ杰斐逊对此一定十分理解。通过积极参与公共事务ˇ公民能够克服由于日益商业化的社会生活无保障而造成的ˇ互隔绝感和无能爲力的心态。人民结社加上分散化的地方治理ˇ可以提供公开地、理智地形成意见的讲坛ˇ潜在的公共意识和责任意识可以由此发扬光大ˇ个人与中央化国家的关系ˇ可以因此得到缓冲调节。托克维尔认爲ˇ公衆结社生活ˇ是防止他最担心的一种情形发生的最坚固的堡垒ˇ即出ˇ一个由ˇ互敌视的个人组成并必然成爲专制主义盘中之物的群衆社会。这些中层结构可以遏制、约束、ˇ制中央政府不断扩大行政控制权的倾ˇ。

在托克维尔所说的仍然是一个农业社会的美国ˇ甚至在整个十九世纪ˇ人民最基本的结社单位ˇ以及个人尊严和公共参与的实际基础ˇ就是当时的地方ˇ镇。在这些ˇ镇里ˇ社会习俗和个人关系长期受人们普遍信奉的基督教新教教义的哺育ˇ逐渐形成了一种建立在个人主动性基础上的公民文化ˇ托克维尔所强调的道德习俗当时仍然拥有强大的势力。虽然人们已经普遍开始关心经济利益的改善ˇ但这种活动仍然局ˇ在关心邻人利益的宗教教规范围之内ˇ在美国的ˇ镇社会里ˇ被商业风潮唤醒的个人竞争意识仍然受到根本上属于平均主义伦理的社区责任意识的制约ˇ并使之温和化、人情化。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社会出ˇ的这些小型自治性社区ˇ主要由自由共和国的典型公民组成。这些人处于中産状况ˇ具有ˇ似的社会经济地位ˇ社区内较爲贫穷的成员则把加入他们的行列当作奋斗目标ˇ并通常能够如愿以偿。大多数居民都是自劳自食ˇ受雇于人者大多爲了积累资本ˇ以便有朝一日自立门户。如托克维尔指出的ˇ开发西部的时候ˇ这种分散的、平均主义的民主模式又被搬到了本土的全部地区。美国的公民政体是建立在关系密切的ˇ镇社会的思ˇ风貌和机构建制的基础上的。

独立的公民形ˇ

第一章中乔ˇ戈曼所说的个人理ˇˇ正是来自托克维尔爲美国ˇ镇社会勾勒的形ˇ。对于十九世纪美国的共和主义者来说ˇ这种ˇ镇社会如果组织得当ˇ可以成爲疏导公民个人及家庭的蓬勃精力、使之造福集体的道德法网ˇ他们认爲ˇˇ镇社会的道德生活ˇ既可以增进物质福利ˇ又可以培养公共精神。然而ˇˇ镇生活是一种严格的封闭型生活ˇ既然它可以爲了公共利益压制个人的主动性ˇ它也可以排斥异己ˇ窒息独创。刻板的ˇ镇道德ˇ部分産生于公民们在疲于应付开疆拓土、人口增多、经济扩张的潮流的同时ˇ力图建立共同社会生活的不安心理。正如托克维尔所说ˇ美国人ˇˇ一种新型的人ˇˇ具有不确定的性格ˇ一方面他受到传统价值的影ˇˇ另ˇ方面ˇ他又必然打上开疆拓土时各种挑战的印记。

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一种ˇ征。(33)是我们通过一个浓缩了的形ˇˇ综合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如何组织生活并赋予生活一定的意义和方ˇ的一种方式。实际上ˇ有代表性的人物并不是各种个人习性品格的集合体ˇ而是指导一个社会群体培养什麽样的优秀习性品格的公共形ˇ。有代表性的人物形ˇ提供的是一种理ˇˇ一个参照点ˇ聚焦点ˇ是生活理ˇ的活的榜样。如在今天的美国社会ˇ运动明星是青春活力的化身ˇ科学家则是客观能力的表率。

托克维尔时代的美国ˇ可以被看作是各种社会角色的联锁网络ˇ丈夫的角色ˇ妻子的角色ˇ孩子的角色ˇ农人的角色ˇ工匠的角色ˇ牧师的角色ˇ律师的角色ˇ商人的角色ˇˇ镇官员的角色等等。但是ˇ这是社会区别于其它社会而作爲一个独立“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ˇ却是通过作爲其社会成员的推动力的精神面貌和道德规范来体ˇ的。(34)当时美国的精神风貌集中反映在我们可以称之爲独立的公民形ˇ的代表性性格里。这也便是托克维尔所描述的新的民族形ˇ。这个独立的公民形ˇ在许多方面部继承了温思罗普和杰斐逊的传统。他具有强烈的宗教意识ˇ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在他的性格形成中ˇ班哲明ˇ富兰克林这个自我造就的人物形ˇ发挥着更大的影ˇ。亚伯拉罕ˇ林肯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独立公民形ˇ的最崇高典范。他的伦理语系超过了温思罗普的宗教雄辩ˇ他对民主共和制的认识ˇ比他一直奉爲师表的杰斐逊还要来得深刻。然而ˇ真正使公衆动心的ˇ既不是那个社会神学家的林肯ˇ也不是那个民主主义哲学家的林肯ˇ而是当过伐木工、从小木屋入主白宫的林肯。

总之ˇ有代表性的人物形ˇ不是抽ˇ的理ˇˇ也不是没有面目的社会角色ˇ而是通过这些人物比较成功地把个人素质与公衆对他们充任的社会角色的要求融爲一体的生活来实ˇ的。正是这种形ˇ的活生生的再ˇˇ给了文化理ˇ组织生活的力量ˇ有代表性的人物也因而成了划分不同社会和历史时代的标志。由于ˇ镇社会和国家扩张的双重规范ˇ十九世纪新生的美利坚共和国必然标志着一个独立公民的时代。

一个社会的代表人物是该社会与其特定文化认识系统规定的各种问题发生遭遇的焦点ˇ因此这些人物便常常成了神话和大衆情感的主要来源。不言而喻ˇ具有强大感召力的各种美国式神话ˇ都是围绕自立的、道德的个人建造起来的。他的社会基础是小农场主或独立的工匠的生活ˇ他的精神则是理ˇ化了的ˇ镇精神。这些神话是使本书敍述的几个人物生活産生意义的重要源泉ˇ而且近来开始在国家政治辞令中扮演重要的角色ˇ尽管这种角色难辞矫饰之嫌。神话通常能够揭示人们体验的心理压力的重大真ˇˇ以及他们试图ˇ除心理压力、或者变压力爲建设性创造的愿望。

托克维尔曾经描述过民主公民一方面追求个人发展和个人安全ˇ另一方面又关心宗教和参与地方政治的心理冲突。他追溯了伴随新生商业资本主义而来的个人主义新精神使一切私人化的倾ˇ和属于共和主义及《圣经》传统的关心公益的渊源。

新的民主文化的中心是男性的作用。然而ˇ男人口中高唱的成就至上ˇ却是靠妇女塑造的道德环境来维系的。在工匠和农人阶层ˇ家庭单位起着至关重要的经济作用ˇ男人和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虽然有权力和威信上的不平等ˇ但基本上是ˇ互补充的。但在较大的城镇ˇ特别是知识和工商阶层ˇ妇女越来越多地丧失了她们的经济作用ˇ日益成爲专事母亲表情作用和抚育作用以及家庭美化者的角色。家庭本身ˇ也日渐被看成是躲避世俗纷争的场所ˇ而不再是尘世生活的一部分了(35)。随着妇女对这些新的压力作出了不同的反应ˇ妇女的不平等地位在美国第一次爲人们所认识并遭到反对。到十九世纪末ˇ妇女不是“独立公民”的事实ˇ成了当时社会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

克雷夫科尔和托克维尔的分析ˇ在本书的几个研究对ˇ身上得到印证ˇ说明他们各自的分析对我们认识美国文化的ˇ状具有指导意义。布赖思ˇ帕尔默个人中心、乐观进取的倾ˇˇ印证了克雷夫科尔的观点ˇ而乔ˇ戈曼的忧虑和玛格丽特ˇ奥尔德姆的隔绝感ˇ似乎证实了托克维尔对隐私观念的某些扭心。韦思ˇ鲍尔的当代公共热情ˇ则至少部分抵ˇ了托克维尔的估计。爲了认识今天美国人的国民性ˇ我们必须在继承托克维尔精神的同时摆脱他的时代局ˇˇ找出美国人在应付美国变成一个世界性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民族性格。

 

企业家形ˇ

托克维尔所发ˇ的美国公民形ˇˇ的确比早期宗教型和共和型美国人更接近于“闭锁在自己孤独的心灵里”的个人形ˇ(36)。然而ˇ这种形ˇ较之十九世纪末“镀金时代”的工业家和二十世纪的官僚经理和心理治疗主义者ˇ就远不是那麽孤芳自赏的了。

托克维尔对他认爲威胁了杰克逊式民主的道德平衡的两个ˇˇˇ表示了极大的忧虑。一个是南方的奴隶制社会。它不仅惨无人道地对待黑人ˇ而且正ˇ托克维尔和杰斐逊指出的那样ˇ也贬低了白人。(37)第二个危ˇ来自首先在东北部出ˇ的工业体系。工厂的建立将大批贫穷无靠的工人ˇˇ其中多爲妇女和移民ˇ集中在迅速发展的工厂城镇里。托克维尔担心这里会出ˇ新的贵族统治ˇ把工厂主和经理人员送上小霸王的宝座ˇ而迫使工人成爲机械地组织起来并依附他人的操作人员ˇ而这种状况与充分民主的公民政治原则是背道而驰的。(38)正如南方的种植园制度把自耕农置于从属地位一样ˇ工业组织的普及必然会使经济控制权集中在极少数工厂主手中ˇ同时摧毁十九世纪民主生活的中坚力量ˇˇ独立工匠的地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ˇ南北战争的暴风骤雨虽然摧毁了蓄奴制度ˇ却大大推进了最终将从根本上颠覆美国传统的分散化ˇ镇自治社会格局的工业结构的生长。

从南北战争促使工业增长和疆土迅速西移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登上世界舞台这段期间ˇ美国社会经历了建国以来、包括当代在内最迅速、最深刻的变革。时代变迁造就了一个根本不同于十九世纪的崭新的社会ˇ一个我们至今仍然生活在它的结构里的社会。十九世纪末叶ˇ新技术ˇ特别是交通、通讯和制造技术的发展ˇ把爲数衆多的半自治ˇ镇社会拖进了广阔的全国性市场。这种新的扩张虽然得到联邦政府的多方扶助ˇ但主要是由一些个人和私人财团来实ˇ的ˇ他们聚集的私人财富和控制权ˇ达到了前所未闻的规模。(39)?

十九世纪末出ˇ的新的经济一体化社会ˇ逐渐形成了它自己的新的社会组织形戎、政治控制形式和文化形态ˇ包括新的代表人物。这种新的社会组织便是能够把一小群投资者的控制权扩展到广阔的资源、庞大的雇员队伍并时常实行远距遥控的工商业公司。宾夕法尼亚铁路系统触角遍及全国ˇ拥有管理有素、等级森严、服装统一的工人大军ˇ运作精确ˇ扩张垄断ˇ雄心勃勃ˇ成爲注定最终影ˇ几乎全部美国人生活的一种崭新制度的典范。钢铁、石油、银行、金融和保ˇ业也纷纷起来仿效ˇ迅速采纳了这种新型的公司官僚体制。(40)?

传统的地方政府和地方组织缺乏处理日益全国化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条件下ˇˇ镇社会的传统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形式便至少在ˇ实中ˇˇ如果不是在ˇ征意义上ˇˇ失去了统治地位ˇ传统的美国公民观也成了问题ˇ新的工业秩序集中体ˇ于同ˇ镇秩序和ˇ镇风范截然对立的大城市。工厂、贫民窟、移民和选区政客等等名堂ˇ令人视爲“异己”ˇ望而生畏。在那些岁月里ˇ一种新的利益政治ˇ随着公司、银行及其投资者的强大的全国性经济利益ˇ以及后来居上的劳工运动同传统的地方利益、种族利益和宗教利益的抗衡而诞生出来。这些发展改变了联邦政府中政治党派的活动方式。到二十世纪初ˇ进步党人运动爲了使动乱的社会政治变革进程“合理化”ˇ开始呼吁大规模经济组织同各级政府建立较爲和缓的伙伴关系。如果说历代美国人都必须面对“未来的震荡”ˇ那麽ˇ二十世纪初的那一代所面临的就是最严峻的挑战。

旧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迅速解体ˇ带来了狂暴的政治冲突和繁复的文化变革。其中一个变化就是美国社会历来有人信奉的一种可能性的加速实ˇˇ把成功的企业家从传统ˇ镇道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镀金时代”是“白手起家”的经济辉煌时代ˇ工业巨子们可以无视喧哗的公衆舆论ˇ单纯凭借经济力量上升到国家权力和荣誉的巅峰ˇ(41)掠夺成性的资本家给那个时代染上了浓重的暴发户的色彩。早期共和主义道德家最爲担忧的事情似乎部分得到了证实ˇ工业资本主义一旦释放出它不顾社会公正要求、肆无忌惮地追求财富的能量ˇ就会毁坏民主社会的机体ˇ激发阶级对抗ˇ造成社会动乱。因此ˇ许多人都在思考ˇ在地方自治社会的废墟上ˇ怎样才能重建对个人追求的ˇ制和方ˇ呢ˇ旧的道德秩序无法有效地囊括新的社会发展ˇ这就是我们作爲一个民族至今仍在进行的一场文化辩论的基本内容。(42)?

二十世纪美国社会最突出的特征ˇ就是人的生活被分割成若干个ˇ互独立的职能部门ˇ家庭和工作场所、工作和闲暇、白领阶层和蓝领阶层、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这种划分恰好满足了作爲我们社会组织楷模的官僚化工商业公司的需要ˇ因爲在这种大型工商业公司里面ˇ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ˇ正是通过使其既ˇ互制衡又ˇ互联系的方式来实ˇ公司的整体职能的。而最能左右当代美国人观念的东西ˇ就是对人生的一分爲二ˇ一方面是学校、公司、政府和各种知识行业规定的各种“成功之道”ˇ另一方面则是与之抗衡的家庭、个人关系和“闲暇”等私人生活的部门。所有这些ˇ同十九世纪的普通格局形成了鲜明对照ˇ因爲那时至情主义的家庭农场内部ˇ这些职能划分并不明确。家庭生活、爱情、亲密关系ˇ日益成爲对抗工作竞争激化的“避风港”。

随着经济的工业化ˇ从业生活变得专门化了ˇ其组织形式也更加严密。同时ˇ工业化使得各个经济职能部门ˇˇ各行各业和整个的地理区域ˇˇ变得比过去更加互ˇ依存。然而ˇ部门组织形式和全国性市场的竞争压力ˇ又使得这种ˇ互依存关系难以被人们察觉。竞争的压力和私人生活的圈子是有形的、具体的ˇ整个社会的ˇ互关系却是无形的、抽ˇ的。因此ˇˇ代美国社会的部门性格局ˇ时常得以通过把不同行业的人分开而又不敢破坏整个经济各部门间经济联系的办法ˇ来抑制潜在矛盾的爆发。(43)?

在这种情形下ˇ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表ˇ爲本质上属于个人的问题ˇ属于只需在个人生活所涉及的不同生活部门之间协商达成可靠的、和谐的平衡即可解决的问题ˇ这就一点也不令人惊奇了。由于成功的参照点取自经济状况和职业状况各不ˇ同的地方社区和虽然住地分散但职业ˇ同、个人竞争也在其间展开的部门ˇ所以ˇ一个人成功与否ˇ逐渐就用职业上的标准来衡量了。“同等的人”这个概念ˇ在意义上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然而是重大的变化。它渐渐用来意指那些从事同类活动组合的人ˇ开始是指职业和经济地位ˇ后来则越来越具有了ˇ同的态度、趣味和生活方式的含义。(44)

本世纪初明确出ˇ的上述潮流引起的各种反应ˇ一直左右着我们对美国社会的看法和认识。这些反应也始终同一些新的代表性人物形ˇ交织在一起ˇ同过去的人物形ˇ一样ˇ逐渐成爲对待共同生活条件的典型态度ˇ并赋予个人生活以道德意义和方ˇ。

经理形ˇ

自主自立的企业家性格坚毅、喜欢竞争ˇ因富有而不受外部条件的ˇ制ˇ这是美国社会一种新的人物形ˇ。当然ˇ自我造就的人在道德上的吸引力ˇ在于他ˇ有ˇ而易见的自由ˇ不仅不受传统制约ˇ而且可以免去ˇ代工业生活中几乎处处存在的严格的组织约束ˇ和各种各样单调、严肃的烦琐事务。然而ˇ企业家的主要历史作用ˇ恰好在于他创造了ˇ代工业体系ˇ这不能不说是非常滑稽的。歌颂创业的艰难ˇ赞美自我造就的富人ˇ已经成爲某些跃跃欲试的中产阶级人士的身份ˇ征。然而在实践中ˇ百年不衰的美国成功梦ˇ基本上仍是过去那种既养家又做公民的传统形ˇ。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那些暴发户ˇ时常通过参加公共慈善事业和担任公职来寻求社会承认ˇ他们所倚赖的形ˇ要ˇ得谦卑ˇˇ批评他们的人则说他们更加“封建”。不过ˇ行动主义的个人企业家形ˇ虽然仍是美国国民生活的一个持续的特点和强有力的ˇ征ˇ但他并不代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ˇ。

工商业公司的官僚化组织ˇ才是本世纪冠盖群雄的力量。这些公司的专业经理人员ˇ则是公司内部举足轻重的人物。(45)在他们眼里ˇˇ代生活中无庸置疑的ˇ实不是企业家热烈追求“进步”的信仰目标ˇ而是竞争性的、分门别类的、以追逐利润爲动机的工业秩序。虽然公司经理实际上是在企业家成就的基础上造屋建梁ˇ并具有同企业家一样的进取闯劲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些传统美国人的素质ˇ但二者之间在社会地位和世界观方面存在重大的差异。经理的根本任务ˇ是爲雇用他的组织管理归其所有的人力和非人力资源ˇ以改善该组织的市场地位。他的作用在于劝导、啓发、支配、诱哄、威胁手下的人ˇ以使他的组织达到按企业控制者直至所有者的愿望具体规定、并最终由市场定导的效率标准。经理看待事物的眼光ˇ极其接近工业社会典型的技术人员工程师的眼光ˇ只不过在他运筹规划以求效率的过程中ˇ还必须把人事关系和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每个人的个性特征考虑进去。(46)?

经理也跟企业家一样ˇˇ有另一种生活ˇ包括同配偶、孩子、朋友、住地社区和宗教的关系ˇ以及其它一些非职业性关系。在这里呈ˇ的ˇ是一种不同于工作场所精于策划、着眼成就的做法的个性ˇ展ˇ这种性格的社会环境ˇ则与美国早期家庭和ˇ镇社会形态一脉ˇ承。不过ˇ作爲工业生活的一个ˇ着特征ˇ各个生活部门内部原来被强调的个人品德和道德认识已经与过去发生了根本的断裂。“社会”角色与“个人”角色通常呈ˇ出鲜明的对照ˇ最突出的表ˇˇ就是每天从绿油油的郊外住地那种令人ˇ起昔日ˇ村生活的环境ˇ到工业化、技术化的工作环境的变化。

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分化ˇ同适用于经济领域和职业领域的功利型个人主义和适用于私人领域的表ˇ型个人主义的分化ˇ是ˇ互关联的。美国人生活中的这种分化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萌发期。早在十九世纪ˇ确切说从十八世纪开始ˇ爲自己精打细算的实利态度ˇ就已经染上了情感或感情的色彩。杰斐逊受十八世纪苏格兰哲学家的影ˇˇ就认爲人具有某种促使人们ˇ善的天生“道德情感”。清教神学家爱德华兹(1703ˇ1758)也认爲宗教是植根于“爱的情感”之中的。当科学成爲解释自然界的主要方法之后ˇ道德和宗教便退缩到人的主见世界、人的感觉和情感世界里去寻找安身立命的场所。而在惠特曼那里ˇ道德和宗教则与典型的感觉王国的美学同出一宗。十九世纪ˇ道德逐渐变成妇女和家庭作用的维护者ˇ宗教则主要成了一种复古的感情。这时美国社会功利意识与表ˇ意识的分化日益扩大起来。然而ˇ神学家和道德学家认爲ˇ人的感觉具有一定的认识内容ˇ是认识外界的一条通道。惠特曼无疑ˇ信他的诗作表ˇ的不仅是他内心的真实ˇ而且是外界的真实。但是ˇ随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心理学进入学术殿堂ˇˇ更重要的是成了大衆议论的话题ˇ表ˇ型个人主义的纯主观的立论基础ˇ便宣告完成。

可以说ˇ传统ˇ镇社会曾经提供过这样一种道德生态环境ˇ其中的公私之分ˇ男女之别ˇ被普遍接受的行爲准则统一了起来。工业化前的美国性格是摆动于事业型“男性世界”的功利倾ˇ和家庭型“女性世界”怡情养德的价值之间的一种性格。但当时的文化结构使得这种摆动以及由此而生的冲突得以协调。

随着经理化社会的出ˇˇ工作的组织形式、居住地和社会地位逐渐由经济效率标堆来确定了。也是这些经济标准ˇ进一步促进了全国性大规模商业活动的增长ˇˇ费者的选择余地也随之扩大。传统的社会准则和道德标准在许多方面对直接卷入新体系的美国人的生活影ˇ日益减少。既然经理可以爲提高效益重新组织资源ˇ二十世纪富裕起来的美国人也可以爲了建立更加令人满足的私人生活而尝试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在这一过程中ˇ美国人逐渐提高了他们对新的、不同的ˇ费愿望和ˇ费方式的适应能力。

心理治疗医生同经理一样ˇ也是从事调动资源、促成有效行动的专家ˇ所不同者ˇ他所调动的资源主要是个人内心的东西ˇ他衡量效率的标准ˇ是个人满足这样一种不确定的标准。(47)同样ˇ心理治疗医生也把工业社会的职能组织形式看作ˇ之当然的东西ˇ是毫无疑问的生活环境。生活的目的ˇ就在于实ˇ某种经济上可能的、心理上可容的、“行得通”的职业和“生活方式”的统一。他同经理一样ˇ对目的从不置疑ˇ而只专论于手段的有效与否。

公司经理和心理治疗医生的合流ˇ基本上形成了二十世纪美国文化的主要特征。这种文化的社会基础ˇ是已经压倒或渗透了大部分传统地方经济的ˇ费资本主义世界。经理和心理治疗医生文化不用传统道德的伦理语系说话ˇ而是自立门户ˇ建立了一套包容个性理ˇ、美好生活的形ˇ以及实ˇ它的方法的新的生活规范体系。然而ˇ这一认识生活的体系基本上是敌视有关道德秩序的传统观念的。它的中心是自主的个人ˇ并推定个人有能力选择自己扮演的角色ˇ承诺自己选定的责任ˇ选择的标准并非什麽高于生活的真理ˇ而是个人判断的生活效率。

这种功利ˇˇ表ˇ个人主义文化的伦理语系和道德理ˇ几乎影ˇ了本书所涉的所有研究对ˇ的生活。以后各章的一个主要任务ˇ就是区分和认识这种文化的各种表ˇ形式ˇ我们将会看到ˇ这种经理加心理治疗的认识观的后果ˇ并不总是良性的ˇ即便按其自身的标准也并不总是成功的。更确切说ˇ“治疗”一词本身ˇ就意味着一种以治疗需要爲中心的生活。但治疗什麽呢?究其根源ˇ需要治疗的是自我组成的ˇ状同ˇ实工作关系、亲密关系和意义关系不ˇ适应的地方。而治疗的形式ˇ则是强化、充实自我ˇ以使其能够同社会上其它人建立成功的关系ˇ在获得某种满足的同时ˇ不致被他人的种种要求所压倒。根据它自己的认识ˇ我们文化中的表ˇ主义成分是爲了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实ˇ而存在的。它的奇妙之处在于ˇ它能够促使个人从加强自身利益感的角度而不是从道德责任的角度ˇ去思考个人的各种责任ˇ包括婚姻、工作、政治和宗教的责任。

因此ˇ经理ˇ心理治疗文化既是早期美国文化形式的延续ˇ又区别于早期的文化形式。最明ˇ的ˇ同点在于对个人独立性的强调。如我们所见ˇ自立是一种传统的美国价值ˇ但它只是我们所继承的复杂的文化经纬中的一条ˇ索。表ˇ主义文化与功利主义文化紧密结合之后ˇ表ˇ出它与早期文化形态的区别ˇ因爲它愿意把规范性责任看作自我实ˇ的多种备选方法中的一种方法。被它筛去了的是对生活意义的传统的规范性期望。随着在多种特征中重新确立自我的自由的産生ˇ带来了我们藉以发见他人美德的共同认识的衰竭。

事实上ˇ这种新文化自身有着深刻的含混。一方面ˇ它增加了对他人行爲的宽容ˇ抛弃了种种教条主义的偏见ˇ同时ˇ又把冷峻的、操纵性的管理方式理ˇ化了。在我们这个截然分成不同生活部门的社会里ˇ这种文化可以帮助处于时常冲突的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交织压力下的个人ˇ找到与之对抗的出路和方法。但是ˇ它是通过把精心算计的管理方式ˇ运用到原来由道德准则体系主宰的生活领域如家庭、亲密关系和社会生活ˇ来实ˇ这种对抗的。

对美国文化的近期分析

罗伯特ˇ林德和海伦ˇ林德所写的《米德尔敦》(1929)和《米德尔敦在过渡中ˇˇ对文化冲突的研究》(1937)两本书ˇ是迄今爲止以美国的一个社区(印第安纳州的曼西)爲物件所作的最爲广泛的社会学研究。林德夫妇试图展示在工业化影ˇ下美国所发生的事情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变化。他们以1890年爲基准ˇˇ同他们亲身经历的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的美国作了比较。他们发ˇˇ曼西在1890年时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十九世纪小镇的地方ˇ三四十年后变成了一个不断迅速变化着的工业城市。尤其是ˇ他们注意到工商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分化ˇ前者处于统治地位ˇ后者则多方遭到排斥ˇ不得充分参与社区生活。从两本《米德尔敦》和罗伯特ˇ林德1939年发表的《爲什麽要有知识ˇ》这本有关美国文化的更带全局性的书中ˇ我们清楚地看到ˇ林德夫妇给当时已经成爲社会批评家们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ˇˇ即随着工商(管理)阶级及其压倒一切的功利型个人主义精神风貌的倔起ˇ独立公民文化及其强烈的《圣经》和共和主义传统日渐衰微ˇˇ提供了丰硕ˇ实的社会学资料并使之文ˇ化了的林德夫妇ˇ预感到这种变化的不ˇ之兆ˇ认爲保持平衡才是美国民主的未来。(48)

凡是读过戴维ˇ里斯曼那本传诵一时的《孤独的人群》(1950)的人ˇ大凡也会得出同样的理解。(49)传统型“自我支配”的独立的美国人ˇ正在爲新型的“他人支配”的公司型美国人所取代ˇ其结果是可悲的。如果细读ˇ就会发ˇˇ里斯曼的论点其实比这要复杂得多ˇ他的评价同林德夫妇也有ˇ当的距离。里斯曼实际上提出了四种个性类型ˇ而不止两种。传统支配的人是大多数ˇ代前社会的産物。在美国ˇ主要是来自农业社会的移民。里斯曼所说的自我支配的人代表美国传统文化的典型性格ˇ并且似乎是美国的《圣经》宗教传统、共和主义传统和功利型个人主义传统的三合一産物。也许ˇ自我支配的人就是传统式的独立公民ˇ他的行爲依据主要是自己的道德观ˇ而不是邻人的意愿。(50)但是ˇ里斯曼远非赞同这种自我支配的人ˇ因爲自我支配的人的超我本身ˇ仅是对幼年时体验的社会权威的摄取。自我支配的人和屈从于直接社会环境的同一性压力而受他人支配的人一样ˇ缺乏真正的自主精神。自主人格ˇˇ里斯曼提出的第四种类型ˇ才是他真正赞赏的人格。里斯曼关于自主人格的概念ˇˇ然同弗罗姆的某些思ˇ有关ˇ并且似乎很接近我们所说的表ˇ型个人主义人格ˇ尤其是这种人格比较纯粹的精神分析类型。的确ˇ无论里斯曼的书最初遭遇如何ˇ它似乎预示着表ˇ型个人主义人格在战后美国的日益崛起ˇ而他人支配的人格或因循顺从的人格ˇ对来说仅是稍纵即逝的人格。后来ˇ里斯曼对他的研究造成的影ˇ以及某些读者对他的著作的理解ˇ越来越感到震惊ˇ爲此他在再版前言中曾一再作过说明。但里斯曼后来的踌躇ˇ丝毫也不影ˇ《孤独的人群》作爲美国人国民性转变研究的里程碑价值。

我们认爲ˇ在认识二十世纪美国人和美国社会方面ˇ作出了重大分析性贡ˇ而能与林德夫妇和里斯曼的著作等量齐观的ˇ只有瓦汉恩的《聚在一起的美国人》(1977)。(51)瓦汉恩对威斯康星州南部的一个小镇所作的经典性研究ˇ是迄今对近代美国文化和国民性的ˇ互作用所作的最爲精妙的描述。他清楚地看到了功利型个人主义和表ˇ型个人主义作爲人格形态和文化ˇ互作用形态的主导地位、特别是二者之间的微妙平衡和ˇ互依存的关系。争取独立、自主的意义ˇ恰恰在于个人同时能够找到作爲自己最深切的感情和欲望的爱和幸福的表ˇ结构。松散的社会共同体凑在一起ˇ是爲了满足个人的功利和表ˇ需要。传统的《圣经》思ˇ和共和主义思ˇ在这里被搁置一旁ˇ影ˇ寥落ˇ所剩无几。瓦汉恩认爲ˇ这种平衡是又一种能够ˇ制、均衡内部矛盾的成功的文化模式。虽然我们翻开美国ˇ代史时会对这种均衡是否成功感到极大的怀疑ˇ但我们仍然非常感激他的远见卓识ˇ除了他的法国同胞托克维尔这位文化巨子而外ˇ瓦汉恩的见识对我们的研究施加了最大的影ˇ。(52)

 

今天的美国文化

美国人生活中经历的最根本的变化ˇ或许是从十九世纪的ˇ镇生活ˇˇ其中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是有形的ˇ在道德上是被解释爲更大一体生活的组成部分的ˇ而无论这种解释是多麽地不完善ˇˇ到经济上ˇ技术上、功能上实ˇ了远爲广泛得多的ˇ互联系和一体化的社会转变。然而在这个社会里ˇ个人却极难认识自己ˇ极难认识他的活动与其它不同于自己的美国人的活动ˇ在道德意义上的ˇ互联系。今天的经理一心理治疗文化ˇ不是主张将文化和个人的能量引ˇ自我与社会环境的联系ˇ而是主张尽力把我们每个人特定的生活变成一个独立的小天地。

然而ˇ经理观和治疗观的文化霸业还远末完成。它植根于战后社会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ˇ但科技的兴旺发达既没有得到公平分ˇ、也没有被普遍接受。这种精神风尚已经遭到了多方面的挑战ˇ既包括被科技繁荣排斥在外的人、也包括一些虽爲科技繁荣的受益者但因它的道德缺ˇ而批评它的人。有时ˇ批评似乎出于意欲固守自治社会及其独立公民理ˇ的最后残余的愿望。有时ˇ批评则是来自改造整个社会、尤其是它的经济ˇ以利一个更有效率的民主体制出ˇ的理ˇ。这两种情况都表ˇ出对经理一心理治疗时尚的强烈拒斥。我们由此不仅能够看到对ˇ行经济和社会制度的不满ˇ而且也能看出《圣经》和共和主义文化传统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持续不断的重要影ˇ。

在今天的美国ˇ我们仍能看到一些传统的独立公民理ˇ的残余形式。我们看到一些我们称之爲“认真的公民”ˇ他们在过分宽容的心理治疗文化和对社会情感既不了解也不负责的行政官员和经理人员的决策面前ˇ致力于捍卫自己住地社区的道德信仰和生活习俗。我们还看到一些我们叫作公务志愿人员的人ˇ多半是专业人员ˇ他们一心希望帮助各自的住地社区在不致破坏传统和民主参与的情况下适应新的挑战。还有一些运动积极分子ˇ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有组织地进行讨论和采取行动的新的公衆体。这些积极分子在ˇ行政治秩序的范围内开展活动ˇ同时也希望影ˇ和推动社会认识ˇ使其朝着重大变革的方ˇ发展。然而ˇ这些独立公民理ˇ的ˇ时代表ˇ无一能够避免功利型个人主义和表ˇ型个人主义这种无孔不入的经理和心理治疗医生的世界的影ˇ。但他们证明了传统的文化观念并没有终结ˇ我们传统中的所有ˇ索依然存在ˇ仍然是反映我们时代需要的一种声音。也许ˇ我们ˇ在看得比较清楚了ˇ布赖恩ˇ帕尔默ˇ一个经理ˇ玛格丽特ˇ奥尔德姆ˇ一个心理治疗医生ˇ乔ˇ戈曼ˇ一个认真的公民ˇ韦恩ˇ鲍尔ˇ一个运动积极分子ˇ他们所使用的伦理语系虽然都探深打上了个人主义的烙印ˇ但他们思ˇ的传统源流ˇ却要比他们自己认识到的复杂得多。